券商观点|银行视角看25Q3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提跨周期调节,保持合理利率比价关系维护息差稳定
2025年11月14日,东方证券发布了一篇银行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重提跨周期调节,保持合理利率比价关系维护息差稳定。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延续适度宽松基调,但重新提及“跨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力度或相对温和。报告整体延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但同时再度提及“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这是时隔1年多来央行再度提及“跨周期调节”,或表示货币政策力度将相对谨慎。一方面,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速达5.2%,预计全年实现既定目标难度不大,政策大幅加码的必要性下降;同时,当前资本市场较为活跃,通胀亦有改善趋势,国内宏观经济展现一定韧性,预计年内双降概率较低。 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四季度信贷增速中枢料延续下移,“十五五”开局之年信贷增长或边际改善。信贷方面,报告延续二季度“引导银行稳固信贷支持力度,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的表述,但同时在专栏1中指出“随着基数变大,未来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的”,持续引导市场逐步淡化总量要求。25Q3信贷增量同比少增0.92万亿元,化债影响延续但边际减弱,更多仍是信贷需求未见明显改善的结果,体现在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分别同比少增0.46万亿元和0.56万亿元。三季度贷款增速持续下降至6.6%,四季度信贷增速中枢或延续下移。“十五五”开局在即,开门红节奏前置,信贷投放有望保持积极,政策性工具或配合撬动更多信贷需求,支撑贷款增长企稳改善。 关注利率比价关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银行净息差有望延续企稳。报告专栏4为《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是近年来央行首次详细阐述五组关键利率比价关系,为货币政策传导和银行定价提出明确指引,其中特别提到“督促银行不发放税后利率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贷款,…支持银行稳定净息差,拓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空间”。通过维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有助于维护净息差稳定。截至25Q3,上市银行测算净息差环比企稳,主要得益于负债成本较年初大幅改善超30BP,但资产端仍有下行压力,前三季度资产收益率较年初下降41BP。展望后续,“反内卷”的推进对贷款的合理定价有积极作用,新发放贷款利率降幅持续收窄,同时25Q4和26Q1为负债集中重定价窗口期,负债成本改善空间依然较为乐观,均有力支撑息差表现,息差料能延续企稳改善态势。
风险层面,强调有序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中小行兼并重组或将加速推进。报告首次提出“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并重点强调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有序化解,延续了此前央行金融街论坛,以及“十五五”规划建议稿中的相关表述。今年以来,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步伐加快,国有大行积极参与“村改支”进程,并首次收购城商行,同时地方农信社改制陆续推进,均有望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构建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助力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考虑到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再度反复,市场风险偏好阶段性回落,以及银行基本面出现的息差企稳等积极的基本面变化趋势,我们看好25Q4银行板块的相对收益。
现阶段关注两条投资主线:
1、基本面确定的优质中小行,相关标的:渝农商行(601077)(601077,买入)、宁波银行(002142)(002142,买入)、重庆银行(601963)(601963,未评级)、南京银行(601009)(601009,买入)、杭州银行(600926)(600926,买入)。
2、基本面稳健、具备较好防御价值的国有大行,相关标的:工商银行(601398)(601398,未评级)、建设银行(601939)(601939,未评级)、农业银行(601288)(601288,未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蔓延;流动性环境超预期收紧。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