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材料价格狂飙
锂盐(溶质)是电解液重要组成部分,六氟磷酸锂是最重要的锂盐,碳酸亚乙烯酯(VC添加剂)是主要的添加剂,而氯化亚砜也是制取锂盐的新型材料。进入11月后,受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和锂电池需求回暖的影响,这几种产品价格快速上扬,成为了今年“冬天里的一把火”。
六氟磷酸锂:一天一价
进入四季度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一路狂飙,并以“一天一价”的态势搅动新能源产业链。11月中旬主流报价超过12万元(吨价,下同),部分报价高达15万元,较7月低点5万元涨了两倍,较10月中旬也已翻倍。
业内人士指出,本轮六氟磷酸锂涨价,一方面是下游的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是大量中小企业在亏损压力下加速退出,导致供给端收缩,加之短期有效产能难以快速释放,产生供需缺口。
从需求端来看,动力与储能共振催生增量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储能电池出货430GWh,已超过去年总量。四季度储能市场继续保持高增态势,储能电芯“一芯难求”,部分企业订单排至2026年。
而在供给端,过去两年六氟磷酸锂长期价格低迷,行业大面积亏损,大量中小产能已经出清,有效产能大幅收缩。目前行业有效产能已经缩减至30万吨左右,其中前三大厂商占比超70%,市场高度集中。同时,六氟磷酸锂扩产周期较长,且技术、环保门槛较高,短期内供给很难上量。
在原材料价格波动背景下,电解液头部企业的一体化布局优势进一步凸显。天赐材料(002709)拥有1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产能,且维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今年前三季度,天赐材料实现营业收入108.43亿元、净利润4.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4%和24.33%。近期,中创新航、国轩高科(002074)等多家下游电池企业与天赐材料签订长协订单,锁定未来几年的电解液供应量。
在下游正向反馈下,市场对于六氟磷酸锂的短期走势较为乐观。多氟多(002407)近日在接待机构调研中表示,六氟磷酸锂市场供应紧平衡状态可能持续至2026年,价格仍有上涨空间,预计今年年底增速有所放缓,明年整体将呈上行趋势。
VC添加剂:单日跳涨50%
比六氟磷酸锂更“火”的是电解液添加剂VC。11月12日,电池级VC报价飙升至10万~12万元,较前一日跳涨4万~6万元,单日涨幅超50%,创近三年新高。
VC直接决定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被誉为锂电池的“维生素”。业内专家指出,电解液添加剂VC价格的暴涨是储能需求爆发、供给刚性受限、成本传导顺畅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储能市场超预期增长及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持续提升,VC需求激增。而此前行业长期亏损导致产能扩张滞后,短期供给无法匹配需求,推动VC价格开始大幅上涨。VC产能约占全球40%的山东亘元11月12日发布停产检修公告,导致全球供应锐减,给火爆的市场再添一把柴。
由于VC在电解液成本中占比仅3%~5%,下游对涨价敏感度低,价格传导顺畅。以1GWh铁锂电池为例,VC成本增加约320万元,但电池总成本仅上升0.32%,车企和储能项目仍可消化。
隆众资讯电解液添加剂分析师王建琳认为,短期来看,VC行业供需紧张格局难以缓解,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当前电解液厂商和电池厂库存普遍低于10天,部分企业已出现“驻场要货”现象,叠加储能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需求爆发,预计2025年全球VC供需缺口将扩大至1.2万~1.5万吨,2026年缺口或达2万吨。
氯化亚砜:月内上涨23.5%
继六氟磷酸锂、 VC添加剂价格暴涨之后,氯化亚砜价格也出现快速拉升。11月13日,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氯化亚砜最新报价1765元,单日涨幅13.72%。11月以来,氯化亚砜价格累计上涨23.5%,自8月初的低点以来,累计涨幅超过35%。
氯化亚砜是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的核心原料。公开资料显示,生产1吨LiFSI约消耗1.5吨氯化亚砜。LiFSI在技术指标上全面优于传统的六氟磷酸锂,符合锂电池的高性能、宽温度和高安全发展方向。当前,LiFSI常与六氟磷酸锂混合使用,以兼顾铝箔保护与性能提升。不过,随着六氟磷酸锂价格的暴涨,成本优势明显缩小,LiFSI将对六氟磷酸锂产生替代效应。
除了锂电用途外,氯化亚砜的传统用途是作为氯化剂使用。氯化亚砜近期价格走高,还有重要原因是其原材料硫黄价格大幅上涨。资料显示,硫黄最新价超3500元,年内涨幅超过130%。
作为全球氯化亚砜产业龙头,凯盛新材(301069)表示,氯化亚砜产品已供应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厂家。业内专家指出,从六氟磷酸锂到LiFSI的过渡,标志着电解液行业正式进入高镍电池配套时代。随着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等电池厂商加速高镍体系应用,LiFSI需求预计保持年均30%以上增长。氯化亚砜作为关键原料,其价格走势与产能扩张将直接影响新型锂盐的产业化进程。随着企业加速产能投放和技术突破,电解液行业将加速向高性能、高安全性方向转型,而原料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或将推动全产业链成本重构。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