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个好觉”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 “睡眠经济”正在催生千亿新赛道?
据《2025中国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有48.5%存在睡眠困扰,“睡个好觉”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难以入眠的消费者对高质量睡眠解决方案的需求激增,也催生了健康消费领域的新蓝海。
赛道升温
资本与巨头竞逐“失眠者经济”
“昨晚睡眠得分72,深睡眠只有46分钟。”凌晨两点,张格在朋友圈晒出智能手环的睡眠报告,配文是“看来今晚又睡不着了”。这条动态在深夜收获了20多个赞和一连串“同病相怜”的评论。
当我们佩戴智能手表入睡时,无数的传感器正在记录我们的每一次翻身、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睡眠问题不再只是健康话题,最初,人们依赖传统的寝具和保健品;如今,科技巨头纷纷涌入,以智能手环、睡眠检测仪为代表的设备,正在颠覆传统助眠逻辑。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记录睡眠数据”,而是追求“主动干预睡眠质量”。
据艾媒咨询预测,2027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将达6586.8亿元。在众多睡眠科技产品中,可穿戴设备无疑是最贴近消费者的一环,除了年轻一代追捧的华为、苹果、小米等科技公司推出的智能手环,OuraRing4、WHOOPMG、soundcore声阔等新兴形态产品也加入战局。其中,AI科技类产品被视为“明珠”。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睡眠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中发力睡前环节的助眠经济发展尤为迅猛。目前,国内主流助眠产品涵盖家居助眠类、睡眠环境类、助眠保健类、AI科技类四大类。其中,AI科技类助眠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最高,市场前景最广阔。
不仅如此,在A股上市公司中,已经有数十家企业布局睡眠产品,包括喜临门(603008)、麒盛科技(603610)、梦百合(603313)、慕思股份(001323)、华熙生物、佐力药业(300181)、麒盛科技等,横跨家居、医药、科技等多个领域,涉及传统睡眠家居用品、新兴睡眠产品研究推广、助眠药品、饮品研发等。
智能床垫市场的最新动态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据中国报告大厅网数据显示,新一代AI床垫通过非侵入式生物信号监测,可实时分析用户睡眠阶段并自动调节床垫参数,宣称能使入睡时间缩短37%以上,翻身与清醒次数减少超三成。
以部分头部品牌为例,其产品内置了精密传感器,能够监测心率、呼吸、体动等指标,甚至能在侦测到打鼾时,轻微调节头部高度以缓解症状。这套从感知到行动的闭环,构成了“主动干预”的功能基础,也成为产品高溢价的来源。
从白噪音到智能闹钟
全球消费者积极投资“一夜好眠”
睡眠经济的消费热潮,正席卷全球各大电商与社交平台。如今,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类型的助眠产品,而是追求更个性化、更场景化的“助眠方案”。
在国外一些社交网站上,关于“借助产品调整睡眠”等相关话题也持续高涨,不少品牌借势推出“助眠小工具”,从入门级的物理放松用品,到科技赋能的智能设备,形成了明显的分层消费趋势。
亚马逊平台上的助眠类产品同样竞争激烈、价格带分布广泛。例如,一款售价16.78美元的白噪音助眠仪,10月销量突破3万单。它内置20种不重复的白噪音,并配备记忆功能,让用户无需每晚调试即可获得舒适体验;另一款售价169.99美元的助眠闹钟同样表现亮眼,10月售出超9000件。它结合白噪音助眠与模拟日出光唤醒功能,并支持App定制作息计划,精准满足了用户对“睡眠可控性”的追求。
全球消费者,正在用实际行动为“睡个好觉”积极投资,助眠产品的边界正不断拓宽,从床边延伸至整个夜间生活场景。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胡宇宁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