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国庆档电影表现回顾及2023年展望:电影院线行业全年复苏态势不改
10月8日,民生证券发布一篇传媒与互联网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电影院线行业全年复苏态势不改。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国庆档回顾:今年国庆档从9月28日至10月6日,8天总票房为27.31亿元,同比增加82.43%,档期日均票房3.41亿元,同比增加59.63%。拆分来看,档期观影人次达6503万,同比增长79.67%,恢复至19年的54.9%;档期平均票价42元,同比增长1.55%。较往年相比,今年国庆档正常表现,但是相较于端午、暑期档的亮眼表现则稍显逊色。主要是观影人次受限所致,我们总结如下原因:1)出行热;2)缺乏头部影片。
出行热对观影人次产生挤出效应。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是疫后放开的第一个长假,共放假8天,此次长假消费者迎来报复性出游,对于观影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出。据文旅部测算,今年中秋国庆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预计达8.9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较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亿元,同比增长129.5%,较19年增长1.5%。
重点影片未能实现口碑引爆。今年表现最好的影片分别为《坚如磐石》、《前任4:英年早婚》、《志愿军:雄兵出击》、《莫斯科行动》,档期票房分别为8.82亿元、6.18亿元、4.97亿元、4.09亿元。其中《前任4:英年早婚》累计猫眼想看人数达187万,首日票房达9129万元。《坚如磐石》累计猫眼想看人数47.9万,首日票房5199.6万,实现反超,但未能实现口碑引爆。
2023年展望:行业全年复苏态势不改。截至10月6日,2023年累计票房达476亿元,恢复至19年全年的74%。其中观影人次为11.19亿人,恢复至19年的65%;平均票价则稳步提升至42.5元,达历史新高。我们认为,今年暑期档观影人次恢复较好,其主要原因在于口红效应、档期影片集聚、优质库存影片上线等原因的共同催化。展望未来,随着电影市场逐渐恢复常态,优质影片内容的陆续上线仍有望驱动观影需求恢复,值得关注的影片包括《惊奇队长2》、《无价之宝》、《热搜》等。
院线运营呈边际好转。疫情期间,影院呈现新建关停并举,绝对数额前期净增,23年小幅下滑。截至10月6日,2023年影院及银幕数量出现下滑,全年营业影院数1.25万家,较22年全年净减少197家;银幕数为76248块,较22年全年净减少472块。产能整体较为饱和,呈边际好转之势。单银幕产出经过前期的下降,23年呈现边际好转。23年单银幕产出为62.37万元,较2022年全年增长59.78%,恢复至2019年全年的66%。上座率来看,截至10月6日,2023年上座率9.2%,恢复至2019年的84%。
投资建议:今年国庆档正常表现,尽管观影人次受出行热影响,复苏不及预期,但是全年电影市场仍然保持持续复苏态势,观影人次复苏进展良好,平均票价也在稳步提升。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内容端,关注有热门影片储备的公司,比如光线传媒(300251)(24年储备《哪吒之魔童闹海》、《小倩》等),百纳千成(300291)(23年储备《敦煌英雄》,未定档)、博纳影业(001330)等。2)影院端,运营呈边际好转,建议关注龙头万达电影(002739)、横店影视(603103)、上海电影(601595)、幸福蓝海(300528)等。3)线上渠道,票务收入随电影大盘增长而稳步复苏,建议关注在线票务龙头猫眼娱乐和阿里影业等。
风险提示:监管风险、观影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电影表现不及预期风险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