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创新 换赛道 谋出海 锂电企业破局求变

2024-05-23 05:52:47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张韵

  高歌猛进之后,锂电行业步入“冷却期”。一方面,中上游锂电材料价格低迷,多家龙头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另一方面,工信部拟引导锂电企业减少产能扩张。

  创新破解难题,困局倒逼转型。记者调研发现,面对行业发展的重重挑战,很多锂电企业正在积极求新求变,在理性减产的趋势下,忙创新、换赛道、谋出海,多条路径同时推进,寻找新增长点。

  ● 本报记者 张韵

  聚焦固态电池

  日前,2024深圳国际锂电池技术展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参展企业接近200家。这一行业头部展会汇聚全球领先的锂电企业和创新技术团队,展示最新的锂电技术、材料和设备,囊括上游电池材料、中游电池制造和下游电池应用等全链环节,成为市场观察行业发展现状的一扇窗口。

  “固态电池”是全场关注的焦点。在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标有“汽车动力固态电池”“储能固态电池”等字眼的各种电芯产品整齐陈列,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参观洽谈。

  据悉,卫蓝新能源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孵化企业,成立于2016年,主营固态锂离子电池,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在多个固态锂电技术领域实现首次突破。蔚来ET7搭载的150kwh电池包,就是由蔚来与卫蓝新能源联合研发的半固态电池,实际续航达到1044公里。

  固态电池的潜在应用领域不仅限于电动汽车。当下,固态电池也被认为是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卫蓝新能源销售总监邵启明说,公司专家拥有40多年固态电池产业研究经验,他们来参展,一方面是为了展示公司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的最新进展,另一方面也想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将这一创新赛道做大做强。

  “固态电池”亦是资本市场近期的热点。日前,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回应半固态、固态电池业务布局情况。三祥新材603663)、当升科技300073)、上海洗霸603200)等相关概念股出现明显上涨。其中,三祥新材今年以来涨幅超过40%。5月17日,国轩高科002074)宣布推出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当天公司股价涨停。

  展会现场,锂电池的各类应用创新颇为吸睛。在广州极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台,一个个锂电池储能柜身形巨大,崭新的箱体锃光瓦亮。公司现场负责人指着其中一款高2米宽1.4米的储能柜介绍说,这是今年新推出的232KWh液冷储能柜,重量约2.5吨。一个显著亮点是其采用的三代浸没式液冷冷却系统,锂电池浸泡在绝缘冷却液中,消防安全得到大幅提升。

  储能产业长期向好态势明显,从上市公司一季报来看,行业正逐渐从去库存、价格激烈竞争中走出来,寻找长期生存策略。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发布的初步调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储能电池出货量为40GWh,同比增长14%。

  家用储能是锂电池企业开创的新赛道。鹏诚能源系统(深圳)有限公司将三台如床头柜般大小的家用储能设备搬到展会现场,不少观众前来咨询价格。销售经理晏紫琪说,目前家用储能在国内普及度尚不高,价格较贵,公司现阶段此类产品以出口为主,销往一些电力相对匮乏,或者电价较高的国家。

  中银证券601696)研报显示,随着户用光伏发电量占比提升,消纳问题日益凸显,安装家用储能或成为有效解决方案之一。长期来看,家用储能发展潜力较大。

  面临多重挑战

  今年以来,锂电行业一改此前高歌猛进的状态,发展逐步趋于理性,压力逐渐显现,这首先体现为产业链上许多产品的大幅降价。

  在展会现场,有储能展商表示,部分产品价格降幅已超过20%。不少展商在面对客户咨询时,也热切表示:“价格好商量。”

  有数据显示,2023年,锂电池上游材料磷酸铁锂年末价格较年初下降超70%。部分电芯产品、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的价格年累计降幅也超50%。

  产品降价潮下,即便是龙头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锂电材料企业业绩下滑尤为显著。例如,被市场誉为“锂业双雄”的天齐锂业002466)和赣锋锂业002460)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净亏损。2024年一季度,天齐锂业归母净亏损38.97亿元,赣锋锂业归母净亏损约4.39亿元。

  面对行业发展的压力,一些上市公司暂缓或终止锂电项目,对待扩产态度愈发谨慎。比如,华软科技002453)终止总投资4.5亿元的两个电解液添加剂项目;安达科技公告转让内蒙安达60%股权给赣锋锂业,原计划双方是以内蒙安达为平台,建设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电解液龙头新宙邦300037)发布项目延期公告,将荆门新宙邦年产28.3万吨锂电池材料项目二期10.3万吨锂电池电解液产能的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4年12月31日延至2026年12月31日。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几年,资本追逐热点,大量进入锂电行业,产能迅速放大,但随着市场需求放缓,很多不具备技术和成本优势的跨界布局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从长远看,锂电行业回归理性,有助于避免低价恶性竞争、盲目跟风跨界带来的风险,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寻求破局之道

  面对行业发展的重重挑战,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水平、降低成本、促使产能回归理性、出海成为很多锂电企业奋力破局的几大主要方向。

  “我们主要还是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更多是降低设计成本。”现场有展商在被问及应对方式时回答道。据了解,在锂电产品降价潮影响下,不少企业都将降低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破局思路,通过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中创新航副总裁王小强也认为,2024年行业将是一个产能出清的阶段,价格将维持在相对低位,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要求将更高。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促使产能回归冷静和理性,逐步出清低端和同质化产能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道。

  华盛锂电董事长沈锦良认为,电解液添加剂方面,高成本的同质化产能将面临出清的局面。嘉元科技董事长廖平元认为,锂电铜箔行业洗牌的过程中,会淘汰掉一些规模较小或无效的产能。

  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当前锂电企业寻求破局的主要方向。展会现场多位展商人士直言,新技术新产品往往更容易吸引消费端的注意力。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也都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摆在重要位置,持续投入大额研发费用,新专利申请频频出现。今年以来,宁德时代300750)、欣旺达300207)等多家企业发布旗下快充电池新品。

  除了深耕锂电池技术创新外,不少公司进军新技术路线电池,如钠电池、氢燃料电池等。5月13日,普利特002324)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海四达与上海平野就钠电池产品签订总量不低于1.5GWh的购销框架合同。据悉,与锂电池相比,钠电池在成本和原材料储量上具有优势,氢燃料电池则可以做到重量更轻。

  此外,越来越多的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宣布在海外建厂,或表示将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12.7GWh,环比增长3.4%,同比增长28.5%。

  真锂研究报告显示,匈牙利和土耳其已成为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的主要目的地。此外,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在美国的产能规划将超90GWh,在日本将超20GWh,在东南亚国家将超10GWh,在德国和西班牙的产能规划将超50GWh。

  展会现场,有展商甚至表示,海外客户已成为他们公司产品的最大客户。非洲、欧洲成为展商口中提及较多的出海地。“除了产品出海,未来我们还会考虑技术出海、供应链出海,这里面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空间。”晏紫琪说。

  尽管锂电行业短期内面临挑战和波动,但从长期来看向好趋势不变。国联证券601456)研报认为,头部电池企业过去两年在海外持续推动产能建设,上游材料、辅材龙头企业海外布局推进顺利。通过在欧洲、美洲、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扩产,材料企业与周围电池厂有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出海锂电产业链在成本控制、供应保障等方面的竞争力或进一步提升。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威尔高
  • 东晶电子
  • 中亦科技
  • 剑桥科技
  • 东田微
  • 北京科锐
  • 先锋电子
  • 崇达技术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