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科普“流量密码”,苏州首个科普场馆云平台上线
11月28日,随着姑苏区智慧科普云平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首批12家姑苏区重点科普场馆集体入驻惠姑苏APP建“家”开“馆”,联袂开启云端上的科技文化探索之旅。据悉,这也是苏州市首个科普场馆信息化管理服务综合平台。
科普场馆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姑苏区科普展教资源丰富,45家科普教育基地展教总面积逾3万平方米。近年来,社会公众对知识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出旺盛的科普需求。据介绍,今年1月至今,姑苏区45家科普教育基地已举办各类科普活动逾1600场,接待入馆观众约30万人次,线上线下(300959)活动参与人次突破200万,尤其是12家重点场馆参观接待量保持高位,社会科普资源效能充分释放。
今年年初,为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打破科普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推动中心城区科教服务迭代升级,姑苏区启动实施“智慧科普云平台”建设项目,以信息化厘清科普“家底”,以可视化打通线上资源通道,搭建科普资源供需对接智“惠”云平台,重构重塑科普场馆、科普人才等基础数据底座,扩大优质科普资源供给,推动全区科普数据共享和场馆运行管理综合评价数字化转型。
作为探索数字科普的一项创新实践,该项目首期覆盖姑苏区12家代表性科普场馆,并以苏州国门生物安全科普馆为试点,落地智慧客流采集系统,成功打造古城首个VR虚拟科普馆。登录惠姑苏APP“智慧科普云平台”,可通过手机一建速览12家科普场馆,查看特色展品,获取活动信息,预约实地参观,导航场馆位置,生成意见建议,54个在线科普有声、视频讲解也可一键触达。“云上游”牵手“实地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接地气、有温度的科普服务体验。
“发挥项目平台带来的丰富场景应用和体验优势,让更多市民走进姑苏科普‘宝藏小馆’、‘打卡’别样课堂,”姑苏区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完善平台功能设置、内容导入,引导各场馆拓展认知边界,深耕科普人才培养、品牌活动举办、基础设施提升、特色资源开发等领域,拓宽科普教育和志愿服务覆盖面,提升展品展项利用率、更新率和完好率,推动场馆建设由“散”变“聚”,场馆管理由“软”变“硬”,场馆升级由“弱”变“强”,运行效果由“虚”变“实”,助推“科普场馆热”持续升温。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