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横空出世 是否引发AI市场投资逻辑生变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由中国AI初创企业——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公司(下称DeepSeek)引发的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或将改变当前AI市场的投资逻辑,当前市场对算力需求、资本支出、科技资产价值和AI应用落地的评估逻辑正出现分歧。
首当其冲的是“算力信仰”,DeepSeek-V3以不到600万美元的成本训练出对标ChatGPT-4o的模型,由此市场开始思考高端芯片硬件需求的确定性。
美东时间1月27日,英伟达股价当日跌幅高达16.97%,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创美股单日市值蒸发纪录。本次大跌并非普通回调,本质上是DeepSeek的出现,引发市场对英伟达的高估值产生质疑,即“没有高端芯片是否必然无法训练出高性能模型?”
因此,英伟达相关产品的潜在需求和未来增长预期开始被重新评估,资本市场的股价波动折射出了投资者们对原有算力叙事的焦虑。
这种焦虑的来源在于,科技巨头日益增长的AI资本支出。据统计,2024年前8个月,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总计向AI数据中心投入1250亿美元,预计2024年美国四大科技巨头全年投入约2180亿美元。
近日美股迎来财报季,大型科技公司纷纷宣布在2025年继续增加AI资本支出。Meta在2025年的资本支出将超600亿美元;微软计划在2025财年投资8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建设;谷歌预计2025年的资本支出计划达750亿美元;华尔街预计亚马逊的2025年AI支出可能在850亿美元左右。总体来看,四家大型科技公司下一财年的资本支出至少达3000亿美元。
然而,DeepSeek的成功表明,AI模型的开发成本正在显著降低,这种对比让市场开始质疑当前科技大厂们资本支出的合理性。同时,市场也在反思“是不是只有少数有巨额预算的科技巨头才能在未来人工智能竞赛中取得胜利?”
可以说,DeepSeek改变了原有算力需求和资本开支的假设,“AI产业格局”发生改变,中国科技资产正迎来重新定价。
本轮市场行情中,中国科技资产出现明显上涨,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科技资产在重新定价。过去,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而DeepSeek的推出缩小了全球资本对中外科技的预期差,证明了科技创新的“中国模式”同样能孵化出顶级技术,这或许是当前中国科技资产从估值修复走向估值成长的核心逻辑。
此前,传统AI产业的投资逻辑是,以巨额资本开支堆砌算力硬件训练优质模型,再寻找应用场景进行变现。但DeepSeek的突破让市场意识到,或许可以跳过硬件和资本竞赛环节,以更具性价比的成本和效率直接进入AI应用场景的探索中来。
DeepSeek的低定价策略和高性能表现使中小企业和开发者可以低成本开发应用,从而推动各行各业应用创新,这将为AI应用的繁荣奠定基础。与英伟达、博通等芯片巨头大跌相比,苹果、谷歌、Meta等应用厂商的股价表现明显更好。高盛最新的报告也显示,DeepSeek的崛起意味着AI行业的发展正从硬件基础设施层向软件应用层转移。
假使“杰文斯悖论”(即效率提升反而刺激需求爆发)能够生效,或许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是,在DeepSeek带来的性价比革命中,AI应用能否因此受益并实现加速落地?(窦世平)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