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机械设备行业跟踪周报:强推Q1内需开门红确定的工程机械;建议关注产业化加速的人形机器人

2025-02-17 07:56:53 来源: 同花顺iNews

      2025年2月16日,东吴证券发布了一篇机械设备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强推Q1内需开门红确定的工程机械;建议关注产业化加速的人形机器人。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1.推荐组合:北方华创002371)、三一重工600031)、中微公司、恒立液压601100)、中集集团000039)、拓荆科技、海天国际、柏楚电子、晶盛机电300316)、杰瑞股份002353)、浙江鼎力603338)、杭叉集团603298)、迈为股份300751)、先导智能300450)、长川科技300604)、华测检测300012)、安徽合力600761)、精测电子300567)、纽威股份603699)、芯源微、绿的谐波、海天精工601882)、杭可科技、伊之密300415)、新莱应材300260)、高测股份、纽威数控、华中数控300161)。 2.投资要点: 【工程机械】1月销量好于预期,建议关注当前板块低位布局机会

1月国内销售挖掘机5405台,同比下降0.3%,装载机内销3706台,同比下降1.01%。1月春节大概会影响10天左右开工,结合小松1月国内开工小时数同比下降17.3%也可以验证,在春节影响下土方基本做到持平,表现优异超市场预期。展望后续,由于去年2月为绝对低基数,2月内销有望是大数正增长,Q1内销有望超预期。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恒立排产和小松年报对Q1内需做出前瞻性判断:①恒立排产:1月中大挖油缸产量同比+10%,2月中大挖排产同比+40%,恒立的中大挖油缸与内需拟合度较高,可以作为验证依据;②小松年报:1月末小松发布财报,上调对中国区2024财年(24年4月-25年3月)需求预测,将中国区预期销量增速从0-10%上调至10%-20%,看好Q1国内需求。

【人形机器人】国内机器人产业链进展迅速,25年工厂端有望率先放量

①行业层面:2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率先于工厂端放量,以乐聚、优必选等头部企业为例,目前在工厂中从事搬运码垛等业务的效率已经达到人工的50%,考虑到工作时长加倍,实际效率已趋同真人,我们预计25年将有千台至万台级别的人形机器人落地于车厂等场景。②硬件端:机器人是否要做成人形的讨论始终存在,但机器人最先放量、兑现到报表确定性高是灵巧手(或灵巧上身),此外行星减速机的应用长期以来被市场低估,以国产工业机器人为例,乐聚机器人全身使用行星减速机、优必选、智元等下半身也使用行星减速机,尽管丝杠在承重等方面表现更加优异,但考虑到短期量产和降本,我们认为行星减速机有望率先放量。③模型端: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具身模型,难度数量级飙升,目前模型端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泛化应用的壁垒。海外特斯拉坚持端到端,而国内厂商大多采用分层模型。而阻碍模型端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机器人实操大数据训练,而模拟仿真短期内难以解决sim2real的问题。但远期来看,人形机器人作为AI的最佳载体,有望伴随AI技术的进步充分受益,不断加速产业化进程。投资建议:看好三条人形机器人重要产业链。1)T链主线:推荐【三花智控002050)】【拓普集团601689)】【绿的谐波】【北特科技603009)】【五洲新春603667)】【鸣志电器603728)】等;2)华为链:推荐【雷赛智能002979)】【赛力斯601127)】【埃夫特】【兆威机电003021)】【中坚科技002779)】【拓斯达300607)】等;3)多产业链共振:推荐【优必选】【中大力德002896)】【柯力传感603662)】【安培龙301413)】等,建议关注【豪能股份603809)】。

【半导体设备】AI带动端侧SoC需求,测试机龙头有望受益

AI终端爆发,带动SoC芯片需求。伴随DeepSeek的推出,其低成本、高性能、开源模式,带来上游的推理芯片、训练芯片的不断进步,推动AI的端侧应用和硬件发展,进而带动SoC芯片需求。SoC芯片的高度集成性使其测试难度较大,例如不同功能模块间的交互测试、复杂的信号处理和高速数据传输测试等,对测试机也提出了高要求,SoC测试机最核心的部件是测试板卡,根据要测试芯片的不同,插入不同板卡,而板卡也需要相关配套芯片来实现测试功能,国内测试机在800兆及以下基本采用常规FPGA,1.6G及以上的高端芯片无法再用FPGA,海外龙头在800兆以上高端机型也都使用自研ASIC芯片。华峰测控1月25日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拟募资不超过10亿元,其中7.59亿元投入基于自研ASIC芯片测试系统的研发创新项目,2.41亿元投入高端SoC测试系统制造中心建设项目。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封测设备龙头【华峰测控】【长川科技】。

【叉车】物流业智能化转型为大趋势,无人叉车渗透率有望提升

根据永恒力大致测算,物料运输中80%的成本来自于人工,我们认为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SKU增加等催化下,物流业、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为大趋势。过去受到AGV/AMR存在行驶速度慢、举升效率低等问题,渗透率提升速度较慢。当前AI技术发展,无人叉车上述应用端痛点有望逐步解决,快速放量。我国国产双龙头近几年均加速在智慧物流领域布局:(1)安徽合力:①2023年子公司合力工业车辆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混改,②2024上半年收购安徽宇锋智能,实现合力智能物流产业园顺利开园。2024上半年,智能物流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61%。③2025年2月母公司叉车集团宣布与华为达成合作,双向赋能。(2)杭叉集团:子公司杭叉智能已获2023年中国市场无人叉车营收额最高厂商,2024年获高工移动机器人金球奖。2024年智能物流板块订单、营收增长均超60%。2024年12月,杭叉集团发布公告,拟于美国投资设立智能物流公司,海外市场拓展提速。

相较新入局厂商,传统叉车企业具备客户积累、叉车硬件优势,有望脱颖而出,推荐【安徽合力】、【杭叉集团】。

风险提示:下游固定资产投资不及市场预期;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地缘政治及汇率风险。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寒武纪
  • 华胜天成
  • 广东建科
  • 玉禾田
  • 海立股份
  • 中国长城
  • 福日电子
  • 北纬科技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