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AI+医药健康”系列报告(三):AI制药蓝海,人工智能助力新药开发全流程

2025-02-17 16:55:26 来源: 同花顺iNews

      2025年2月17日,招商证券发布了一篇医药生物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AI制药蓝海,人工智能助力新药开发全流程。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医药健康是AI应用的核心领域之一,根据终端客户不同,我们将应用分为To医院、To药企和To个人三大方向。在“AI+医药健康”系列报告(一)和(二)中,我们重点分析了AITo院内和AITo个人两大应用方向。本篇报告重点聚焦AI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全面介绍了AI在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落地情况;同时作为一种新的药物研发模式,我们基于全球AI制药龙头Schr?dinger,重点讨论AI制药的商业模式变迁,并梳理相关公司。 AI可用于新药开发全过程,达到降低成本,增加药物研发可能性目的。根据DPI援引英矽智能数据,通过AI技术能将ISM001分子发现时间由传统手段的2年降至11个月,总费用从4.14亿美元降低至20万美元,极大降低了新药研发负担。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药物发现阶段,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应用,AI在临床阶段的应用价值也将逐渐得到体现。 全球AI制药行业投融资活跃,MNC参与达成多项重磅交易。虽然2023年全球资本市场景气度有所下降,但AI制药行业融资活跃度仍然保持高位。2024年全球AI制药融资事件为128起,总金额为58亿美元,接近恢复2022年的巅峰水平,美国和中国是交易最为活跃的两大地区。2017年起,MNC对AI制药企业的观望和谨慎态度开始发生转变,Bigpharma和AI药企的合作数量持续增加,合作金额也屡创新高,AI制药管线商业价值得到体现。

AI制药可以分为AI+SaaS,AI+CRO和AI+Biotech三种经营形式。AI制药发展早期,企业以提供药物研发软件服务为主,附加值较低并且客户付费意愿不强,市场空间有限,代表企业为Schrodinger;为了更加深度参与客户药物研发过程,突出AI制药优势,企业陆续向AI+CRO和AI+Biotech的商业模式转变,通过AI技术为药企和CRO公司提供研发外包服务,甚至自建研发管线对外授权或推进上市,近些年成立的初创公司多选择此类商业模式,包括晶泰控股、英矽智能、RecursionPharmaceuticals、RelayTherapeutics等。

单纯提供AI软件服务很难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市场空间有限,更深层次参与新药开发过程提供CRO服务或者自建研发管线成为Techbio企业成为普遍选择。对于AI+SaaS和AI+CRO为核心服务模式的企业,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公司平台能力的建设,包括数据的获得、技术积累等,同时与核心重点客户的合作也是重要催化剂;对于自建管线为核心的AIBiotech公司,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核心产品的关键研发节点,比如英矽智能治疗IPF的ISM001-055、Schrodinger用于实体瘤的SGR-3515等。

相关标的:1)提供AI制药软件服务,或者CRO服务相关公司,如Schrodinger、晶泰控股、康龙化成300759)、维亚生物、泓博医药301230)、成都先导、药石科技300725)等;2)利用AI技术自建创新药物管线的Techbio公司,如Recursion、Relay、Exscientia、英矽智能(未上市)等。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数据获取风险、商业应用风险、研发失败风险、盈利风险、政策监管风险等。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黑芝麻
  • 欧菲光
  • 君正集团
  • 晶方科技
  • 有研新材
  • 英洛华
  • 供销大集
  • 天汽模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