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鸾科技首发200kWAEM电解槽,破解绿氢产业“卡脖子”难题
2025国际氢能大会暨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3月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吸引了国内外氢能产业人才前来交流与对话合作,400多家氢能与燃料电池企业携带1000多种新技术、新产品和应用场景在大会上集中亮相。
在上海氢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氢鸾科技”)展台上,不断有国内外行业人士前来参观其自主研发的阴离子交换膜(AEM)水电解制氢系统,因为这是展会上唯一一套200kW级AEM水电解制氢系统。该系统具备全栈国产化、高稳定性、低能耗三大核心优势,规格超过德国同类产品。
氢鸾科技产品总监告诉记者,作为第三代阴离子交换膜(AEM)水电解制氢技术,是百年来传统工艺技术的升级换代产品,结合了碱性电解槽(ALK)的低成本和质子交换膜(PEM)的风光波动适应性优势,彻底解决绿氢行业痛点,代表了绿氢制备技术发展方向。
全栈国产化AEM电解槽领跑国际
目前三种制氢技术路线包括: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和AEM电解槽。而AEM作为第三代电解水制氢技术,结合了ALK的低成本、PEM的快动态响应的优点,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初期阶段。AEM电解槽具有成本低、结构紧凑安全、适应波动性电网等优点。
业内认为,AEM电解水制氢凭借其兼具了ALK低成本和PEM高效率的双重优势,可能有望在2025年迎来商业化的重大突破。
氢鸾科技技术突破背后,是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佛山仙湖实验室等顶尖科研团队的联合攻关,在催化剂、离子膜、膜电极、电解堆精密装配及模块化控制五大核心环节实现全栈自研。
其独创的等离子辅助离子热技术,无需贵金属即可批量制备纳米催化剂,电流密度达传统技术的4-5倍,可秒级响应风光波动,低成本实现离网制氢,根本性解决大规模风光发电无法上网、现场消纳的“卡脖子”问题。
其200kW级电解堆产氢速率达40Nm/h,功率波动范围10-110%,能耗低至4.3-4.8kWh/Nm,系统氢气纯度超99.999%,技术参数国际领先。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核心装备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二氧化碳电解堆重塑碳循环
应用场景方面,氢鸾科技介绍称,该技术已在石油化工、煤化工、氢冶金、绿色氢基燃料、氢能交通、电网调峰、零碳园区等场景推广应用。
除AEM制氢技术外,氢鸾科技还推出了二氧化碳电解堆,可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合成气(CO+H),并通过成熟的费托反应合成高附加值产品。
“这一技术不仅减少碳排放,更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资源’,为化工、能源、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低碳转型新路径。”氢鸾科技负责人透露,该产品目前已经通过研发新型催化剂,最新的二氧化碳系列电解堆二氧化碳到乙烯转化率高达50%以上。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氢鸾科技以颠覆性技术创新打破海外技术封锁。其AEM制氢与二氧化碳电解堆技术,不仅为我国“双碳”目标提供关键装备支撑,更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光大证券此前也指出,2021年以来,我国绿氢示范项目数量持续增长,电解水制氢进入大规模示范新阶段。随着大容量电解槽的出现,部分项目开始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