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路线图、施工图来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简称《规划》)。《规划》首次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
《规划》从“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三个方面展开,提出了7大部分25项重点工作,包括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
筑牢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
“农业强”包括供给保障强和科技装备强。其中,供给保障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的特征。
《规划》要求,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具体措施包括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水稻、小麦生产,促进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规划》要求,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推进重大农业科技突破,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建设,稳定支持农业基础研究和公益科研机构,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认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首要任务。《规划》提出要通过设施、技术、装备、政策、制度5个基础的建设,高水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接下来,新质生产力将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实现“农民富”要做到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和竞争能力强。
在强化经营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具体措施包括: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健全延包配套制度;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健全承包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依法保护承包农户合法土地权益,探索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引导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能力;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对记者说,“现代化的经营体系对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农业强国大都已经建立起了基于自身条件的独特农业经营体系,应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在增强产业韧性方面,《规划》提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在增强竞争能力方面,《规划》提出,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着力开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农业对外合作新局面。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实现“农村美”方面,《规划》提出,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规划》提出,对标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分类编制村庄规划。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逐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交通运输网、供水设施、能源体系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健全农村老年人、留守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规划》还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为实现农业强国的建设目标,《规划》提出,推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条件省份率先建成农业强省,鼓励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源条件较好的市地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分类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
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表示,农业强国不是齐步走,而是不同区域有先有后。因为各区域特点不一样,《规划》鼓励基层根据各自资源禀赋积极探索,领先的带动其他区域,最终一起实现农业强国。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