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一种现代生活方式

2025-04-25 11:18:37 来源: 金融时报

  在清晨的地铁上戴耳机听小说的上班族,在公园步道上听书散步的退休老人,睡前在移动平台上听故事的小孩子……当下,听书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阅读方式。2024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有36.3%的成年国民通过听书的方式进行阅读。

  他们为什么喜欢听书?

  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林静,每天晚上都会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听《红楼梦》。“白天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屏幕,眼睛太累了。”在她看来,听书这种方式可以缓解视疲劳。

  “解放双眼”的特性,让听书不仅是许多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也成了当下许多年轻人的选择。

  相较于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或者电子书阅读,听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门槛,也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更强的场景适应性。无论是散步时的悠然、通勤途中的拥挤、还是做家务时的琐碎,都不妨碍爱书之人通过听书获取信息,更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提高效率。

  “我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听书,因为很难找到其他闲暇时间专门来看书。我会主动去搜索感兴趣的内容,也会结合AI的推荐来找书听。”平时工作比较繁忙的许峰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他还展示了在自己微信读书上的听书记录,书籍类别从历史、文学到金融、商业等,一年下来已经听完数十本书。

  随着技术的进步,听书平台的AI语音读书功能越来越完善,在音色的丰富度、语调的抑扬顿挫等方面比早期更自然,声音更接近真人,情感表达也更细腻了。打开某听书平台,用户可以自由调节语速、在多种音色中进行挑选,更灵活地匹配自己生活场景的需求,获得个性化的听书体验。

  听书的魅力不止于信息和知识的获取。由于声音这种载体所具有的情感温度,听书还能给人们提供情绪价值。在出版社工作的杨帆说:“听书其实是一种陪伴,我常常在爬山的时候听。坦白说,平时我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字,脑子和眼睛都挺累的,而听书让我感觉很放松。”

  在成年人之外,听书也进入了儿童群体的生活。《2023国民收听趋势白皮书》显示,在所有家长群体中,54.2%的人表示每天都会给孩子播放儿童内容,大多数用户(累计超过八成)每周至少播放三次。对于“哄娃”用户来说,他们在听音频内容时主要看重能够给孩子讲故事的内容,其次是孩子能从中学到知识。

  从听书到声音经济

  根据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对我国成年国民听书介质的考察发现,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国民比例较高,为23.4%;有14.1%的人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听书;有9.5%的人选择通过智能音箱听书;分别有7.8%和6.1%的人选择通过广播和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听书。

  当下,更多人选择通过有声阅读平台听书,目前较为流行的平台包括喜马拉雅、懒人听书、微信读书、蜻蜓FM等。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达到5.4亿人,声音经济产业市场同比增长10.2%,规模达5688.2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7400亿元。

  不同的有声阅读平台有各自的经营方式,除了收听免费内容,许多用户也乐意为有声内容付费。

  “当我买了一本书,读了几页后发现没那么喜欢,或者太忙了没时间读,这些书就放在角落里吃灰了,挺可惜的。但是听书时,我可以先选择试听几章,如果喜欢就继续听,要是没意思就退出。”杨帆说,她在某读书平台开通了付费会员,在她看来,这种付费比买书的效率更高。

  《2023国民收听趋势白皮书》显示,近六成喜马拉雅有声小说用户书龄在4年以上、每周听6小时以上。音频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要求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有声书和有声剧领域,他们期望好书搭配上优秀的演播。此外,在音频用户群体中,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倾向于全天候收听音频内容。该年龄段的用户倾向于通过浏览后选择相声评书、热点历史、戏曲等相关内容,并愿意为喜爱的音频内容付费。

  听书与图书销售之间,也存在着良性的互动。

  喜爱听有声小说的李玲表示:“如果我听到一本非常喜欢的书,听完后,还会再去买一本纸质书。在闲暇时,我会特别关注自己喜欢的主播,出于对主播个人风格的偏爱,他朗读的书籍也会吸引我的兴趣。”

  杨帆告诉记者,“之前电视剧《狂飙》热播的时候,剧中出现的《孙子兵法》这本书被带火了。因为这股热潮,当时我所在的出版社的《孙子兵法》有声书收入相当可观,甚至远远超过其他纸质书的收入。”

  随着听书用户的不断增长,未来,有声阅读的市场潜力不可小觑,而内容是否优质、能否满足个性化需求,则是吸引用户的关键。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黑芝麻
  • 欧菲光
  • 君正集团
  • 晶方科技
  • 有研新材
  • 英洛华
  • 供销大集
  • 天汽模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