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键矿产展望,中国很关键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全球关键矿产展望2025》报告,系统回顾了2024年关键矿产市场的供需、价格和投资变化,深入剖析了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地缘政治风险、供应高度集中问题以及全球政策应对动向。
报告指出,2024年锂、镍、钴、石墨和稀土等关键能源矿产的需求保持强劲增长,尤其锂的需求同比上升近30%,显著高于21世纪10年代年均10%的增长水平。铜需求也因中国电网建设加快而大幅上升。然而,受中国、印尼和刚果(金)等主要供应国产能快速扩张影响,矿产品价格普遍承压。2023年以来,锂价格累计下跌超过80%,石墨、钴和镍价格也在2024年分别下跌约20%、10%和10%。
报告强调,关键矿产精炼能力的地域集中度持续加剧。2020至2024年间,全球精炼材料新增产能约90%来自排名前三的国家。其中,中国主导了钴、石墨和稀土的精炼,印尼则控制了大部分镍的精炼产能。IEA预计到2035年,这一集中趋势将难以显著改变,三大精炼国的市场占有率将微幅下降至82%,仍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尽管短期内市场整体供应充足,但IEA警告称,中长期关键矿产供应仍存重大隐忧。特别是铜,在全球电气化趋势推动下需求猛增,而品位下降、资本开支上升、资源发现有限及项目建设周期长等因素使得2035年前铜矿产量可能出现高达30%的缺口。锂虽然短期内供应充裕,但21世纪30年代仍有可能因电动汽车和储能需求剧增而陷入紧张。
在供应安全方面,报告披露,自2023年以来,关键矿产的出口限制措施显著增加。2024年12月,中国对镓、锗、锑等半导体关键矿产出口实施限制,2025年初进一步扩大至钨、碲、铋、铟、钼及7种重稀土元素。同时,刚果(金)于2025年2月宣布暂停钴出口4个月以遏制价格下滑。目前,全球逾半数能源相关矿产受到某种形式的出口管制,相关供应链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面对供应链高度集中和政策不确定性,IEA呼吁全球加强协作,加快关键矿产领域的多元化布局。报告建议通过契约差额机制、价格“上下限”模型和可持续标准门槛等方式,为新兴项目提供投资保障和市场准入机会。报告还强调技术创新在提升多元供应中的关键作用,如人工智能地质勘查、直接提锂技术、尾矿再利用等正在改变传统矿业格局。
IEA同时提醒政策制定者关注新兴电池技术所带来的新风险。磷酸铁锂(LFP)、钠离子、富锰锂电池等虽有望缓解对镍和钴的依赖,但其核心原材料如高纯磷酸和高纯硫酸锰目前生产亦高度依赖中国,成为潜在新的“卡脖子”点。
此外,报告指出,关键矿产企业的可持续性信息披露正在提升。2023年,全球前25大矿企中有85%报告了温室气体、水资源、废弃物和劳工安全等指标,但社会层面的改进进展相对缓慢。2024年,全球7%的铜供应面临洪涝或干旱风险,气候变化正日益成为关键矿产安全的重要变量。
报告最后指出,关键矿产已成为维护全球能源转型与经济安全的战略前沿问题。IEA将通过“关键矿产安全计划”,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提升抗风险能力、支持项目多元布局,推动建立更加可持续、透明和负责任的全球矿产供应链。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