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塑全球秩序 提速智慧金融 亚洲银行家2025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京举办
6月26日,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25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峰会的主题是“重塑全球秩序,提速智慧金融”。会上,中外学者围绕应对全球贸易冲击,重塑中国增长路径、人工智能开启智能金融新纪元、大数据驱动的运营与战略升级、数字化时代客户体验的提升与优化和金融机构的韧性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亚洲银行家董事和大中华区总裁于思宇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国金融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亚洲银行家作为连接中外金融界的重要平台,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助力中资银行对标国际最佳实践。她指出,在科技创新与地缘政治交织的背景下,银行业需加快数字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而 TAB 国际集团也将依托全球网络,向世界传递中国金融发展的鲜活故事,推动中外金融合作迈向更深层次。
美利坚大学国际服务学院教授、原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 Robert Koopman 指出,当下全球经济已步入宏观经济韧性更依赖政策敏捷性与制度信任的时代,贸易和金融正因此重塑。全球供应链深度互联却暴露于系统性风险,关税频繁波动致保护主义抬头,产业政策回归重塑规则,中国需在内外挑战中通过双循环等战略实现战略再定位。
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 Sabino Fornies Martinez 认为,世界正经历碎片化与创新变革,全球金融面临挑战。他强调中欧可在资本市场合作,中国资本可助力欧洲绿色转型,同时双方应通过对话构建信任,推动金融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表示我国服务消费潜力大但占比仍低于美国等国家,堵点在于 “需不强、供不优”,居民收入占比低且优质服务供给不足。他强调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优化服务供给,通过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服务业开放,以提振服务消费赋能经济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认为,全球贸易冲击具有长期性,美国加征关税使中美贸易战影响巨大,全球化退潮或呈长期趋势。中国需深化改革与开放,加快技术进步,加强与欧洲等伙伴的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以应对挑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全球贸易与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何平表示,中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传统产业分工和国际货币体系弊病凸显。全球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供应链重构注重安全性等,产业链集群化是方向,这将带来更公平高效稳定的价值链,形成多条链竞争互补格局。
在领导力对话环节,Koopman,Martinez,张礼卿、何平四位嘉宾与议题主持人亚洲银行家创始人、主席以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龚炯共同就“应对全球贸易冲击,重塑中国增长路径”展开讨论。Koopman 指出,供应链短程化与政策敏捷性是破局关键,但仍需警惕保护主义对效率的侵蚀。Martinez 则强调中欧可在绿色金融与资本市场互联中寻找合作支点,推动规则对接。张礼卿建议以制度性开放激活内需,通过扩大服务业进口平衡贸易结构。何平则力主加速产业链集群化建设,以区域协同提升供应链弹性。嘉宾们在讨论中指出,应对全球贸易冲击需在供应链效率与安全、开放与自主间寻求平衡,通过推动产业链集群化、规则型开放及制度性改革,构建“区域集群+全球网络”双循环架构,在关键领域保有自主能力的同时深化国际协作。
北京大学金融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黎新平与香港大学生成式人工智能讲师 Juergen Rahmel,乐信首席技术官陆勇、科大讯飞(002230)星火企业军团副总经理苏博共同探讨了AI普及时代的金融变革。专家认为,大语言模型推动金融AI从内部数据驱动转向外部数据训练,虽提升信息处理能力,但深度伪造、数据污染等安全风险凸显,强调需构建“模型中央管控+场景化微调”机制,在跨境金融中平衡数据隐私与模型效能,通过强化内部AI伦理教育与多机构模型结果共享,提升金融AI的可解释性与风险抵御能力。
围绕大数据智能化布局,亚洲银行家集团总裁、主编胡文彬与腾讯云天御金融风控总经理陈波、蚂蚁集团反洗钱中心副总经理赵亮围绕 AI 在金融风控与反洗钱场景的实战应用展开探讨。陈波分享了腾讯云智能决策系统 Plus 的技术模块,包括实时特征计算与金融风控大模型应用;赵亮则以蚂蚁集团为例,阐述图计算与 AI 融合如何提升复杂关系识别能力,还提及数据合规挑战及反馈机制设计,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思路。
接下来,亚洲银行家研究经理曾庆贇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结算与现金管理部副总经理司春晓、招商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俞娟和中国银行原首席研究员、世界金融论坛高级研究员宗良共同探讨了产业链升级背景下的数智解决方案。嘉宾们围绕企业财资管理、数字化转型及跨境服务等展开交流。司春晓分享了工行全球司库体系建设,通过打造全球化结算、数字资金、数字化风控等五大中心,充分提升服务企业财资管理的能力。俞娟提到依托金融科技投入,招行构建“AI 风控 + 生态直联”模式,在汽车、消费等行业打造场景化方案,助力企业跨境资金调度效率提升;宗良从政策落实等角度分析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路径,为产业链升级提供数智化思路。
曾庆贇向与会代表报告了2025年度亚洲银行家中国奖项计划关键发现。亚洲银行家发现,银行业正在主动调整零售策略,聚焦客户经营、产品创新与消费金融;科技类项目中 52% 的占比凸显对公数字化转型加速;另外,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反洗钱与反欺诈领域,该类科技项目占比达 30%。AI 应用覆盖风控、营销等多元场景,DeepSeek 等大模型成技术首选,但成本优化仍难抵消收入压力。产业、科创、跨境及绿色金融构成第二增长曲线核心赛道,科技贷款占比持续攀升。
在闭幕环节,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功润与议题嘉宾龚炯、墨腾创投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江玕、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欧阳利文、银行家金融与贸易协会亚洲区首席代表 T.S. Shankar 共同展望“重构信任与连接,共塑未来新格局”话题。在讨论中,嘉宾们聚焦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格局变革,指出信任重构需以开放包容的合作机制为基石。龚炯从学术视角强调中以科技合作在跨境人才培养与创新生态构建中的纽带作用,李江玕则以创投实践为例,提出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领域的跨界连接可成为重塑信任的突破口。欧阳利文与 T.S. Shankar 分别从中德产业协同及亚洲贸易网络优化出发,呼吁以规则对接与标准互认打破区域壁垒,共同勾勒出以金融创新驱动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