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助力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

2025-07-01 11:08:32 来源: 金融时报

  6月正值盛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的广袤草原上,微风漾起阵阵无垠草浪。

  这里是牧民呼和的家,去年12月份,他拿到了全国第一张“草票”,也唤醒了家里5000亩草场的生态价值。按照“草票”制度设计,呼和将5000亩草场经营权流转给当地国企,企业通过统筹规划、规模养殖、品牌打造等实现草场的现代化运营,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提高畜牧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在此过程中,呼和不仅能收到草场流转租金、人工劳务费,还能获得“草票”增值分红。

  “草场更好了,我手里这‘草票’就更值钱了。”呼和算了一笔账。

  据了解,“草票”发行是当地探索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未来“草票”内涵还能向碳汇、防风固沙等领域扩展,形成草原碳票、草原沙票等“草票+”产品,促进草原生态价值的全面转化。

  无垠的草原、广袤的森林、清洁的空气、纯净的水源,都是我们宝贵的生态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宝库,但其经济价值却难以量化。如何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推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已成为激活绿色低碳经济的关键路径。在各地积极探索唤醒沉睡生态资源过程中,金融力量成为撬动生态价值变现、赋能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

  “林权”“水权”为代表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亮点涌现

  如何唤醒沉睡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关键。

  随着理念革新、技术进步以及融合金融服务方案,如今,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也可计算并实现成功交易。林权碳汇质押、水权质押贷款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不断推出,正逐步破解生态资源变现的难题。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是推动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价值的一个典型案例。

  小流域是江河保护的第一公里、最小的集水单元,一般面积在五十平方公里以下。在流域区域范围内,涵盖了水、山、林、田、路、村等要素,部分还配套基础设施、旅游设施,与周边群众关系十分密切。一条经过综合治理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能够整体上实现水土保持和治水护山,获得更好的生态。

  近期,湖州银行安吉支行成功落地了安吉县农科区将军庙小流域水生态价值转化项目。

  据湖州银行安吉支行负责人介绍,湖州银行与项目方浙江安吉农投高新集团有限公司紧密协作,打造“治水引流—景观聚客—文旅变现”的全链条价值转化模式。借助低成本信贷资金,一方面对流域水生态进行系统性修复与优化,重塑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另一方面以生态景观为依托,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蓬勃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道路。

  近期,浦发银行杭州分行辖属湖州安吉支行也成功投放了全国首笔水生态产品经营权质押下生态价值转换项目贷款7400万元,用于湖州市安吉县梅家堂小流域石鹰单元水生态项目。通过水利项目改造升级、建设配套附属工程,全面带动流域内漂流、平台观光等涉水、滨水类产业发展,激发水生态经营权证的金融属性与市场价值。

  在金融的撬动下,生态保护项目形成了“环境改善—价值提升—金融反哺”的良性循环,使得从“青山”到“金山”的价值转化得以实现。

  在碳汇领域,当前我国围绕林业碳汇的价值实现已有充分的实践。例如,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已在多家商业银行广泛应用;还有地方政府把林业碳汇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将零散的、小额的林业碳汇资源加以聚合和售卖,通过自由交易促进大众对林业碳汇的购买,从而增加农户收入。

  例如,贵州探索推出的单株碳汇项目,将省内深度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拥有的树木进行筛选、编号和拍照,并依据树种、树木大小及其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换算成碳汇量,让贫困户通过管护树木吸收二氧化碳获得收益,每棵树年能够增收3元。据了解,截至目前,作为国内首创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贵州单株碳汇项目已覆盖全省9个市(州)33个县668个村,涉及林户1.2万户,户均增收1475元。

  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有待解决

  “在生态领域积极展开绿色金融探索实践是保障生态文明理念落地实施的重要抓手,也是资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动力。”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目前,我国已在浙江丽水与江西抚州两地试点基础上,设立北京市延庆区等10个地区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各省份也在省级层面设立了多个试点地区,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价值转化的新机制与新模式,也形成了一批可供参考的实践案例。例如,江西抚州市以“两山银行”为依托构建政银企担保机制,浙江丽水市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底层信用支撑创新系列金融产品,山东蒙阴县以生态产业为基础构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可持续转化机制,福建三明市通过碳资产开发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

  但同时,各地生态价值转化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生态产品在价值实现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金融时报》表示。

  具体来看,鲁政委提出,首先,相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以林业碳汇为例,目前全国尚缺明确碳资产属性的法律文件,相关业务规范和指引也较为缺乏,导致以林业碳汇为标的物的相关金融产品难以得到大范围的复制和推广,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效果。因此,他建议下一步尽快出台相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配套机制,从而规范市场应用,避免后续潜在纠纷。

  其次,生态产品价值认同尚不统一。一方面,由于各地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面尚未形成标准的、统一的核算体系,因此针对同一类生态产品可能会有不同的核算和评估结果,难以形成有效的对比;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全国统一的生态价值信息发布平台,也不利于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之间形成统一的价值认识,限制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创新和推广。

  再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面临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例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需要有长期且充分的资金投入,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但是由于生态产品价值变现周期长,且短期内收益有限,部分项目缺乏足够的经济吸引力,从而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顺利开展。因此,未来也需要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引导资金向相关生态项目倾斜。

  加快完善标准与激发市场活力是关键

  在业内专家看来,下一步,仍然要以推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标准化和统一化为重点工作,这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要求。

  “建议各地总结经验,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核算方法以及核算参数的标准统一,同时建议建设全国性的生态价值核算和信息发布平台,由此加快市场互认,促进生态产品互通。”鲁政委表示。

  王遥认为,可以从推动政企合作入手破解难点、堵点。“当前多地已经组织开展G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等多维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一方面应在摸清资源底数的基础上,以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为依托,厘清生态资源权属划分与价值评估及转化,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金融工具,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应尽快在核算基础上进一步激活数据应用,赋能金融介入通道,提升绿色金融的服务质效。”王遥表示。

  还要加强供需匹配,为生态产品的销售变现找到好的出路。在鲁政委看来,一方面可以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打造覆盖全域、全流程的交易服务体系,促进市场交易;另一方面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具备当地特色的生态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推进生态产品的定价被看作其中的关键。目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在专家看来,下一步需要加快对生态产品价格的形成方式、运行方式、价格体系等作进一步研究。此外,提升公众对生态产品的消费认知以及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都有利于生态产品的价格发现。

  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形成金融与产业的协调互动。

  “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引导更多资源投入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突破口一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鲁政委表示,包括将生态产品总值指标纳入当地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适时实行经济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双考核”的考核机制等。二是要加强建设区域生态产品品牌,提升生态产品溢价。三是构建咨询、评估、策划、金融、交易服务中心,形成“生态资源管理应用一张图”,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环节提供快速的对接、匹配等支撑服务。四是持续提升当地居民对生态产品价值的认知,提高当地居民开展生态产品相关活动的意愿,同时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当地居民从中获益。

  在王遥看来,还需加大力量统筹政策性金融与商业融资,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引导示范作用,通过构建多方位、针对性强的生态增信及风险分担机制,丰富市场供给,引导资源投向生态领域重点发展方向。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