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引发全美“针头荒”,谁是国内穿刺器械最大赢家?这家公司你可能第一次听说

2025-07-01 19:25:20 来源: 市值风云客户端 作者:市值风云
中性

  一只潜力股。

  最近,我司物理学博士的一条“翟东升关于国际形势的最新文章”的帖子引起风云君的注意。

  文章里说,除了稀土,还有针头这样的小东西,让中国对美国拥有强势地位。美国有65%的针头来自中国,中美贸易战,可能让美国医院出现“针头荒”。

  (注:只截取部分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的针头产业链对全球供应链的地位举足轻重。但说实话,提起医疗器械,市场更多是在谈论影像设备、手术器械、治疗设备这些,似乎没人关注这个行当。况且,翻看A股做这类业务的上市公司,市值大都不到50亿。

  风云君不由得开始好奇,难道有没被挖掘的宝藏公司?

  全球穿刺器械制造中心

  针头所在行业又称“注射穿刺”,是一种常见的诊疗技术,用于输血输液、麻醉或血管造影等诊疗以及抽血化验等。

  根据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及主要国家贸易数据,2023年全球注射穿刺针类产品(含注射器、输液器、采血针、留置针等)的年总产量约800亿支。在“就医”刚性需求下,医用注射穿刺耗材的消耗量巨大。

  全球注射用针头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驱动: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以及医疗技术进步。全球老龄化趋势导致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胰岛素注射需求显著增加。

  全球注射器械市场格局高度集中,由少数几家国际医疗巨头主导。BD(碧迪医疗)、Terumo(泰尔茂)和B. Braun(贝朗医疗)三大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0%,是绝对的龙头。

  其中BD以3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核心优势在于高端医疗机构市场渗透率超过70%,特别是在胰岛素注射和疫苗接种领域,具有不可撼动的技术优势。

  Terumo则以18%的份额紧随其后,凭借其安全针头技术在亚太和中东地区的基层医疗市场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B. Braun专注于麻醉和输液治疗专用针头,在欧洲公立医院采购体系中保持着领先地位。

  Nipro(尼普洛)和Smiths Medical(史密斯医疗)分别以9%、7%的市占率位于第二梯队。前者通过成本优势在亚洲和非洲市场快速扩张,后者则依托其在重症监护领域的渠道资源,专注于无针连接系统等特殊场景产品。

  再来看看国内的数据。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23年度医用耗材产能报告》,国内注射穿刺针的年产量在280亿支左右。再结合当年国家卫健委的统计公报及海关总署数据,其中国内销售量约180亿支,出口约100亿支。

  换言之,国内注射穿刺器械产能以35%的占比居首位,出口的100亿支穿刺器械,约38%流向欧洲,32%流向北美,20%流向东南亚,剩余10%流向非洲。

  不过地位高不代表没有弱点,这就要说到出口品类,国内还是以低成本的注射器主导。

  但也不必过于悲观,毕竟全球对传统基础注射器械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占比达60%。而欧盟、美国等地不做低端产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们的人工成本太高。

  不然,那些全球巨头也不会轮番在中国设厂建产能,甚至把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放在中国。

  BD公司在苏州就有三个工厂,从基础耗材到高端预充式器械,供应全球工厂,位于宜兴的生产基地也在2024年底刚刚开业。

  Terumo在杭州的制造中心,承担集团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30%供应中国本土,70%出口欧美及亚洲,另外在长春还有生产基地补充东北亚市场产能。

  B. Braun在国内有苏州、淄博两大核心基地,前者承担中国高端制造与技术转化中心角色,后者服务华北及全国市场。

  上面的数据,基本印证了中国“穿刺器械制造中心”的地位。这一点对于理解下文的国内市场格局,也至关重要。

  回归正题,反映到价格上,中国的出口均价只有0.12美元/支。对比之下,德国依靠安全技术溢价,出口均价能达到0.85美元/支,美国凭借笔针等专利,均价也能有0.68美元/支。

  分类来看,目前的医用穿刺器械包括注射针/注射器、输液针/输液器、输血器、采血针、胰岛素笔针、麻醉针等种类,其中前两者是国内目前消耗数量最大的医用穿刺器械。

  国内全年来自医疗需求的消耗量占比约83%,剩余来自糖尿病等慢性病、美容注射针等医美耗材需求。

  (来源:康德莱招股书)

  穿刺器械行业产业链包括焊管制造、针管制造、以及最后的穿刺针/穿刺器成品制造等环节:

  处于上游的焊管类制造商,生产焊管类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针管,多数为自产自用,对外销售较少,市场竞争缓和,行业具有一定集中度。

  类似的,中游的针管环节,行业内以专注于针管生产起步的厂商较少,部分穿刺器生产企业在穿刺器类领域竞争中取得较大规模优势后开始配套生产自用针,对外销售相对较少,也具有一定集中度。

  竞争最激烈的是下游成品穿刺器械,相较于前面两个环节,生产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市场规模巨大,吸引了众多生产厂商进入该行业,因此行业集中度较低。

  激烈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目前我国医用注射穿刺器械行业内生产厂家超过500家,但其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具备规模化的大中型企业不足10%。

  绝大多数企业选择外购穿刺针与自制穿刺器件经组装后出售。在年产能超过1亿支无菌产品的30余家大中型企业中,国内约10家一线厂家的无菌产品年产能超过10亿支,但这些厂家大部分仍需全部或部分外购穿刺针,行业内具有完整产业链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少。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