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系统主动抛“绣球” 创新药迎来机制性破局红利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这是经国务院同意后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对创新药从研发到支付全过程进行顶层设计。《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五个方面、十六项具体措施,全面覆盖研发、准入、支付、临床使用、出海等关键环节,对创新药的发展进行全链条支持。在“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定位下,此轮制度调整释放出更强烈的信号:创新药的高质量发展将由医保与多层次支付体系共同驱动,商业健康保险首次被系统纳入制度框架,成为《若干措施》最大亮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方面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定义为“满足群众多层次用药需求的第一步”,并强调这项制度的设立,既是对基本医保保障边界的明确,也是对商保发展空间的系统性释放。对此,市场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今年医保目录调整启动在即的时刻,创新药的发展无疑再迎政策利好,而且这不是一次常规政策发布,而是医保系统在主动与创新药行业‘握手’。”二级市场上,创新药概念股7月1日再度爆发,昂利康(002940)、塞力医疗(603716)等多股涨停,化学制药板块净流入15.93亿元。
商保创新药目录制度落地
具体来看,在创新药研发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助力构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研发新局面,通过医保数据支持、鼓励加大创新药投资、实施目录准入政策辅导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等措施,激发创新药研发活力,更好地匹配临床治疗需求。
支付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拓宽创新药的支付渠道。一方面坚持常态化调整医保目录,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以合理的价格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另一方面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充分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功能,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创新药“走出去”,积极开拓全球市场。
药物可及性方面,《若干措施》表示,助力提高创新药的可及性,解决创新药使用后顾之忧,在挂网、入院、支付、配备等各个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合理使用创新药,提升药物可及性。
如果说《若干措施》中最具突破性的制度增量,无疑是“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的正式确立。在7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我们将做好医保的药品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的衔接,为商保创新药目录的药品提供稳定的出口,更好地稳定企业预期,进一步提高药品的可及性。从制定程序上看,商保创新药物目录由国家医保局组织制定,我们将充分发挥以往目录调整的专家优势,减轻企业多头申报的事务性负担。”
另外,商保创新药目录中的药品是推荐进入商保,并不是“强制”。国家医保局相关领导表示,“因为不同的产品设计的时候定位可能不一样,这是市场行为,市场的边界在这里,所以用的是推荐,而且价格应该也是协商价。”
创新药成长空间全面打开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次出台的措施精准指向了创新药行业当前面临的多个痛点,从研发、临床应用、多元支付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尤其是合理确定创新药医保支付标准、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等措施,有望给长期以来的国产创新药定价偏低、研发回报不足等难题带来破局;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等措施,也有望为企业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研发效率提供基础支撑。期待相关政策早日细化落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业内看来,《若干措施》多个条款在机制层面打开了企业长期发展的空间。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对记者表示,《若干措施》内容系统、结构严密,围绕创新药研发、准入、临床使用到多元支付构建了完整链条,逻辑“从头到尾非常清晰”,若能全面落实,将对创新药发展产生实质推动。他认为,此次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医保数据赋能研发,鼓励利用医保平台数据分析疾病谱和临床用药趋势,为企业管线布局提供科学参考;此外,通过引入商保投资基金,为创新药培育“耐心资本”,也有望缓解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困难。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若干措施》为药企带来了多个具有实操意义的利好点:“续约机制中明确提出,在药品销售金额超出预期或适应症拓展的前提下,降价幅度可不高于简易续约,这稳定了企业的长期定价预期;同时允许向非医保定点机构的销售不计入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拓宽了销售策略空间。”另外还有多位受访者均强调,整体来看,本轮政策更像是“机制型红利”,通过结构松绑替代直接补贴,为真正具备临床价值和策略整合能力的创新药企业打开了长期成长空间。
或将持续让世界买单
在很多研究者看来,中国创新药崛起不是迎合资本市场的一种叙事,而是产业逻辑的正常推演。从数据上看,在中国创新药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不少创新药已经在国内和海外上市,并且迅速改善创新药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与此同时,中国创新药企业对外授权(License-out)的金额也在水涨船高。医药魔方统计,2025年1—5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已达455亿美元,超过2024年上半年的交易总额,创新药出海授权交易大爆发。
“中国创新药企确实迎来了自己的‘Deepseek’时刻,而这一时刻的到来,是过去一二十年中国创新药企厚积薄发的结果。”国金证券研究所医药行业高级分析师赵海春对记者表示。
开源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余汝意则表示,国内创新药有望长期上行,近期波动主要是暂时性调整,尽管短期波动,有些优质标的还未被充分挖掘,在具备稳健业绩的基础上储备优质创新药的制药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赵海春表示:“中国创新药正处于一轮至少数年向上发展周期的历史新起点,中国药企必将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会有较多创新领先的Biotech生物技术公司成长为BioPharma生物大药企。”
余汝意也表示,当前中国创新药产业已从“跟跑”迈入“并跑”阶段,并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细分领域实现“局部领跑”,国际化和商业化放量推动行业进入成果兑现期。未来3~5年,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以及资本助力下,中国创新药有望加速全球化布局,并向源头创新升级,具备亮眼管线布局和临床优势的企业将主导新一轮增长。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