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国实践,破局中国前列腺癌诊疗困境,2025版《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引领nmPC精准治疗新时代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达134156例,居所有肿瘤第9位、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首位;死亡病例47522例,居男性肿瘤死亡第7位1。与美国相比,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更低2,3。这一差异主要归因于中国前列腺癌患者PSA筛查率低,初诊时多处于中晚期,导致诊断时转移期比例显著更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多位泌尿外科临床专家,结合国内外指南共识、循证证据、临床经验并结合中国临床真实情况,对前列腺癌全程管理相关的临床难点和痛点问题进行反复筛选和讨论,综合权衡患者风险和获益,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制定了《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以下简称“共识”),前期已于《中华肿瘤杂志》优先出版发表4,并于2025年6月28日在“2025浦江前列腺癌学术大会”期间重磅发布,以期为中国前列腺癌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提升患者的全程治疗获益和生活质量。本文现对共识中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相关要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诊断更准、治疗更精
前列腺癌个体化管理的突破之路
前列腺癌的诊断是全程管理的第一步,准确的诊断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未经穿刺的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可疑病灶时,共识推荐意见1建议选择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的方式,以提高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对于MRI发现有可疑病变需接受重复活检的患者,同样推荐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以提高诊断率。当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影像学检查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时,共识推荐意见3指出,若二者均发现转移病灶,建议按照PSMA影像检查结果指导治疗策略;依据传统影像诊断为nmPC患者时,建议按照传统影像学检查结果指导治疗策略。
局部治疗是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和放疗。对于计划行淋巴结清扫的前列腺癌患者,初步研究显示PSMA相比传统影像学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有改善手术便利性和准确性的潜力,因此,对于计划行淋巴结清扫的前列腺癌患者,共识推荐可以考虑采用PSMA PET引导。对于区域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推荐意见5建议选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计划接受外照射放疗(EBRT)的无淋巴结转移的中/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SBRT)是一种可考虑的放疗方式。对于计划接受放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的淋巴结阴性高危/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推荐意见7建议选择全盆腔放疗,同时要注意减少胃肠道泌尿系统的并发症。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RP后辅助放疗和挽救放疗疗效大体相似,但辅助放疗可增加泌尿生殖系统毒性和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对此推荐意见8建议选择早期挽救性放疗或延迟挽救放疗。
达罗他胺领衔
二代ARi重塑nmPC治疗格局
系统治疗是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延缓前列腺癌进展至转移阶段,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治疗相关成本。新辅助治疗方面,对于预期寿命>5年的高危和极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推荐意见9建议初始治疗选择新辅助治疗+RP+辅助治疗和EBRT+同期/辅助ADT治疗。
对于高危/极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ADT+新型内分泌治疗(NHT)药物新辅助治疗可降低患者微小残留病灶(MRD)率和残留肿瘤负荷,提高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和生存获益,推荐意见10提出临床可酌情考虑使用。南京鼓楼医院开展了全球首个达罗他胺联合ADT作为新辅助治疗在RP前对高危和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5。这项单臂、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Ⅱ期临床试验共入组30例局限性高危和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其中93%为极高危患者,T3/T4期患者占86%,Gleason≥8分患者占91%。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肿瘤体积大幅度缩小近60%,总体病理缓解率达40%,其中7%患者达到pCR,33%患者达到MRD状态,与国际上主流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患者的病理降期率达67%,手术切缘阳性率仅13%,远低于国际水平;12个月PFS率高达90%,且ctDNA阴性患者12个PFS率显著更高。
图. 研究结果
同样,APCCC共识对于高危局限性/局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放疗前的新辅助治疗推荐率也达近80%,与中国共识的推荐一致6。
图. APCCC共识推荐
辅助治疗方面,对于RP后有病理不良预后特征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ADT联合放疗相比仅ADT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预后,但增加了肠道毒性风险,因此,共识推荐意见11建议选择ADT+EBRT,同时密切关注不良反应。
药物选择方面,目前,国内获批治疗nmCRPC的新型内分泌药物有阿帕他胺、恩扎卢胺和达罗他胺。对于接受ADT+比卡鲁胺治疗的nmPC患者,若计划更换二代ARi,共识推荐意见12明确指出可选择的药物包括达罗他胺、阿帕他胺和恩扎卢胺。相比其他二代ARi,达罗他胺可更大程度的降低死亡风险。DEAR研究是一项观察性、回顾性的真实世界研究,头对头评估了达罗他胺、恩扎卢胺和阿帕他胺治疗nmCRPC的临床使用情况7。结果显示,达罗他胺组(vs恩扎卢胺/阿帕他胺组)显著降低患者达到初始ARi停药、换用其他ARi、诊断为mCRPC、开始针对mCRPC治疗或死亡(任一)等复合终点的比例(37% vs 52.6%/52.4%)、显著降低患者进展比例(17.7% vs 28.3%/27.8%)、显著降低患者停药率(30.4% vs 40.8%/46%)。
图. 研究结果
随着二代ARi治疗前移趋势的发展,对于nmPC患者,PSA<0.2ng/ml患者相比PSA≥0.2ng/ml患者的预后更佳,因此,共识建议PSA≥0.2 ng/ml时即应启动二代ARi治疗。对于接受ADT±比卡鲁胺治疗的nmPC患者,PSA达标率较低,若无法维持PSA<0.2ng/ml时,共识建议更换二代ARi,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获益。与比卡鲁胺相比,以达罗他胺为代表的二代ARi的PSA达标率更高(可达71%),且维持时间更久。
同样的,APCCC共识也认可达罗他胺等二代ARi治疗nmPC患者可实现较高的PSA维持率6,与中国共识的推荐一致。
图. ARAMIS研究结果
立足国情,赋能临床
中国前列腺癌开启"早诊早治+精准达标"新时代
中国《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的制定与发布具有里程碑式的战略意义,标志着我国前列腺癌诊疗体系迈入规范化、精准化、国际化的新纪元。共识不仅构建了基于循证医学的标准化诊疗框架,更通过强调早诊早治的核心理念、治疗紧迫性的提升策略以及PSA达标的精准管理,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周期及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了权威指导。特别是在nmPC领域,共识创新性地提出结合中国国情与国际前沿的三维管理策略,通过早期应用达罗他胺等二代ARi药物,为患者争取最大生存获益。展望未来,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深化和新型诊疗技术的迭代,共识将持续引领我国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通过多学科协作、个体化诊疗和全程化管理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战略性跨越,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泌尿肿瘤领域的典范力量。
审校:史本康教授、魏强教授、邹青教授
整理:中国医学论坛报 林颖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