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苏超”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2025-07-03 05:16:04 来源: 新华日报

  □ 袁媛

  淘宝闪购冠名常州队,支付宝冠名徐州队,花呗赞助无锡队,余额宝赞助扬州队……近日,“苏超”赞助商方阵又迎来一批大牌。“苏超”持续火爆,成为体育界乃至经济社会领域热门话题,其影响力已经远远溢出绿茵场,成为江苏各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线下,比赛场场爆满,文旅消费火爆;线上,话题屡上热搜,互动热度拉满。江苏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借势,推出一系列吸引游客观战、打卡的优惠措施,从单一的免景区门票扩展到旅游、餐饮、住宿、演艺等多领域,形成“优势互补、互为导流、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是不可忽视的资源。在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公共事业发展、公共治理中,构建与流量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回顾“苏超”的“出圈记”,一条将“流量”创新转化为“增量”的路径逐渐清晰。

  以全民共创凝聚发展势能,借流量密码激发消费活力。作为业余足球联赛,“苏超”为何一票难求?答案就藏在由民间自发创造的传播爆点里:拉歌斗诗、海报比拼,共同掀起全民参与的欢乐海洋。如何将流量带来的快乐转化为发展增量?关键在于精准引导与巧妙转化。当恐龙啦啦队在赛场上惊艳亮相,谁能抵挡住去恐龙园一探究竟的诱惑?当水蜜桃、小龙虾等江苏特色农产品借势刷屏,又有多少人能不想去尝一尝?当晚归的球迷闻到啤酒香味,谁又能忍住不去“足球夜市”延续快乐?官方下场,“花式整活”只是表象,实质是对传播规律的深刻洞察与灵活运用,更是以流量为纽带,以刺激消费为落点的创新实践。

  以全面融合破界突围,让流量打破产业藩篱。体育比赛虽受时间、场地限制,但其带来的人流、人气却无可限量。放眼全球,英国伦敦温布尔登借百年顶级网球赛事的持续深耕,成功蜕变为享誉全球的度假胜地;杭州借亚运会东风,实现城市数字化水平的跨越式提升。这些无一不印证着流量的真正价值,在于打破产业壁垒,构建相互赋能、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

  在“苏超”赛场内外,这样的跨界融合效应正加速释放:各地以票根经济、美食之旅撬动文旅消费,也将优良的营商环境、厚实的产业基础推向台前、全面展示。比如,苏州球场上有台商啦啦队,盐城球场上有深圳后援团,他们在一边“追球”、一边“追投”中,成为“体育引流、多业共振”的参与方,共同为“苏超”赛事的“长尾效应”贡献“关键词”。

  以政策协同护航发展,方能让流量转化行稳致远。流量经济绝不是经营主体的单打独斗,而是政府与社会的协同作战。江苏以系统思维谋划赛事经济,各地“一把手”靠前指挥、统筹部署具体工作,打出财政补贴、消费券发放、交通优化、安全保障等政策“组合拳”,为赛事流量向经济动能转化提供坚实支撑。

  “苏超”的大流量仍在持续涌来,带来的思考与挑战也更为具体。而网络流量的走向往往难以控制,因此要实现长效发展,需稳妥利用流量,坚守底线思维。相关部门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全链条、全领域治理,全力避免因一时疏忽陷入被流量“反噬”的困境。

  当赛事热度消退,如何抵御消费曲线的回落?怎样让游客的“打卡式消费”转化为对江苏文化底蕴与城市魅力的深层次认同?这需要我们以更长远的眼光,将赛事流量与城市品牌建设、产业升级发展深度绑定。一方面,时刻保持对发展增量的创新坚守,另一方面,始终秉持对流量价值的敬畏之心,持续完善消费场景,提升服务品质,唯有如此,才能将“苏超”的流量红利真正转化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持续跑出属于江苏的“加速度”。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