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研究院聚焦家庭支出结构剧变下的汽车市场
本报告将中国购车家庭的主要消费支出分为五大类型:基本型、延展型、享受型、提升型和保障型
消费分类:本报告从“用途”维度出发,对中国购车家庭的消费支出进行分类梳理,将其划分为五大核心类别:基础型、拓展型、悦己型、成长型及保障型。基础型消费聚焦于满足家庭日常刚性需求,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消费是其主要构成部分,可看作是消费 1.0 阶段的典型体现。拓展型消费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着重于提升生活品质与工作效率,是消费升级到 2.0 阶段的重要标志。悦己型消费以追求审美享受与娱乐体验为目标,旨在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它与基础型、拓展型消费共同构建起短期消费格局,推动消费进入 3.0 新时代。成长型消费以教育投资为核心,包含子女培养与个人自我提升等方面,对增强家庭长期消费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可视为消费 4.0 阶段的关键要素。保障型消费聚焦于医疗健康以及赡养老人等方面,是保障其他消费可持续进行的基石,可看作是消费 5.0 阶段的保障性支撑。
名词说明:本报告的主要消费支出指支出数额占家庭总支出15%及以上的消费项目,主要消费支出分布指不同项目的支出额度达到15%及以上的购车家庭数量占比分布。
研究价值:消费能力与购车能力紧密相关,消费方式也会对购车偏好产生影响,了解用户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方式,有利于车企评估用户的购车能力与购车偏好,便于优化产品定义、车型布局与市场营销等关键板块。
2022-2024年,中国购车家庭的消费重点在“培育子女”,消费重心向享受型、提升型和保障型转移,该趋势会如何影响中国车市?
中国人向来有储蓄的习惯,同时也热衷于“存人”。从新冠疫情的最后一年2022年,到疫情结束后的2023年和2024年,中国购车家庭的主要消费支出占比最突出的项目都是培育子女(生育/养育/教育),且比例持续提升,2024年升至64.01%,即当年100个家庭中有64多个家庭的培育子女的消费支出达15%及以上。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幼儿时期的疫苗接种、疾病治疗,还是少年时期的上学、补课、亲子游、游学等活动,都会涉及车辆使用,容易滋生出对奶爸车、学伴(爸)车、玩伴(爸)车等诸多细分产品的需求。
除了培育子女,中国购车用户对自身学习深造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2024年学习深造支出达到或超过家庭总支出15%的购车家庭占比升至15.25%。由于学习与收入高度正相关,中国购车用户当下的学习投入,有利于提升日后的收入水平,从而间接推动中国车市的发展。
过去,中国人一直给人一种不太懂生活和任劳任怨的感觉,甚至被打上这是中国人独特性的标签,但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追求高品质生活,装扮、娱乐、旅游等享受型消费持续增长。2022-2024年,中国购车家庭中,旅游支出达到或超过家庭总支出15%的家庭比例迅速上升至36.60%,装扮支出逼近30%,娱乐支出超过25%。其中,旅游支出的增加直接带动了自驾游消费,促进了大气高端、越野硬朗型等细分车市的发展。
与此同时,保障型消费的增长也不容忽视。这可能与60后人群逐渐步入老年,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有关,相关开支随之提升。2022-2024年,医疗与赡养为主要支出的购车家庭数量占比持续提升,前者升至31.43%,后者升至26.44%。保障型消费与汽车消费有较大关系,在欧美日已滋生出福祉车等细分产品,随着中国购车家庭的保障型消费不断增长,相信相关产品也将在市场中不断涌现。
中国购车家庭的支出变化既为车市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挑战。2023-2024年,以彩礼和装修为主要支出的购车家庭数量占比出现下滑。由于上述开支与青年结婚密切相关,且青年结婚与车市消费密切相关,预示着中国入门家用车市会持续承压;2023-2024年,租房和数码为主要支出的购车家庭数量占比有较大下滑,由于租房与数码的消费主力是青年,其消费萎缩,除了市场饱和,也预示着青年消费可能在下滑,与青年新车市场存隐患;2023-2024年,烟酒与礼品为主要支出的购车家庭数量占比有一定下滑,这可能预示着商务车有隐患……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同时,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房贷支出。2023-2024年,以房贷为主要支出的中国购车家庭数量占比大幅反弹,升至40%。这一变化若是由消费升级导致的置换行为引起,则整体有利于车市;但若是由提前还房贷引起,则短期对车市未必有利。
总体来看,中国购车家庭的消费重点非常清晰,即培育子女,这或许决定了中国车市日后的消费主线。中国购车家庭的消费重心演变方向也非常清晰,即从基本型与延展型消费向享受型、提升型和保障型消费升级。这或许将决定中国车市未来的消费调性。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