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本升专”背后的产业需求信号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最近,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入学的消息,让“本升专”成了热议话题。
“专升本”常见,“本升专”是啥?从教育体系来看,本科和专科分属不同层次,理论上没有“本升专”的直接通道。但现实中,部分职业院校通过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特殊招生政策,接收本科毕业生,毕业后颁发专科文凭,其原有的本科文凭仍然有效。作为高职院校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连续多年招收本科毕业生,人数和专业类别都在逐步增加。
本科生“回炉”读专科,在不少人眼中,无疑是“学历降级”。然而,这看似“倒退”的现象背后,实则是产业需求在发力。以铁路运输行业为例,动车检修、铁道运营等岗位,既需要具备机械、电子等基础知识,又需精通设备调试、故障排查等实操技能。面向这些需求,专科生可以通过“专升本”的渠道提升理论知识水平,本科生也可以通过“本升专”的方式弥补实践技能短板。不管是“专升本”,还是“本升专”,其本质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本升专”打破“唯学历论”的传统认知,让人们重新审视学历的“含金量”。学历不在文凭高低,而在于能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记者曾在基层采访过一名“本升专”的大学生,孝感市大悟县芳畈镇徐楼村熊文文返乡创业,发觉自己缺乏实际经验,又考进职业院校。在校期间,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将创业计划在徐楼村落地,建设面食加工厂,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近年来,“回炉”读专科的本科生逐渐增多,对他们而言,学历不是目的,学到真本事、硬技能才是关键。
个体选择的背后,也隐藏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错位。一些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对市场需求的精准调研和前瞻预判,致使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而新兴行业所需的人才又供不应求。同时,教学方式“重知识轻实践”,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让企业“看不上”。这种供需错配在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尤为突出。据人社部等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如何缩小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鸿沟,目前已有一些破题路径。在职业教育方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注重技术应用、问题解决和跨领域协作能力,强调跨学科融合,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逐渐平等,打破职业教育专科层次学历“天花板”,缓解就业学历歧视;在高等教育方面,一些院校和企业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造“雷军班”“东风班”等,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产业输送技能人才。教育没有固定路径,与产业同频、与需求共振,才能培养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