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工一体化企业将迎机遇
今年以来,磷化工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上游磷矿石资源属性凸显,价格高位维稳,中下游产品供需格局改善、结构有序优化。展望未来两年,磷化工产业链将以磷矿石供需变化为核心,整体景气度保持较高水平,尤其拥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高效高值利用的“采、选、加”一体化的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磷矿石价格保持高位
考虑到磷矿石采选壁垒提升,开源证券化工团队预计,2025—2026年磷矿石新增供给有限,价格中枢有望保持高位,高景气持续。
据悉,2024年,中国磷矿石储量约37亿吨,同比减少1亿吨,降幅2.6%,2024年我国磷矿石储采比远低于全球平均值。针对磷矿石过度开采问题,国家及主产区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磷矿石资源的管控力度,导致磷矿石供给减少,推动磷化工行业向集约化、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截至6月23日,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的磷矿市场均价相较去年均有上涨,最大涨幅达264元(吨价,下同)。
对于未来两年磷矿石新增供给情况,开源证券化工团队认为增量有限。一方面,随着磷矿资源市场配置和矿业权出让制度逐步完善,磷矿矿业权投放更趋严格有序,叠加矿产开采行业安全、环保政策持续收紧,技术落后、效率低下、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磷矿企业将逐步退出。另一方面,尽管磷矿石规划新增产能较多,但受制于磷矿采选行业壁垒提升及产区流通性限制政策,项目落地确定性及实际投产进度仍需观察。
开源证券预计,随着磷矿石采选壁垒抬升,行业整合加速,2025年国内磷矿石供需仍将偏紧,供需格局有望持续优化,支撑磷矿石价格中枢高位运行,拥有丰富优质磷矿资源的企业有望受益。
副产物无害化利用成关键
黄磷、磷酸是磷化工行业的核心中间体。开源证券指出,黄磷行业属于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行业,新增产能严格受限。在磷酸方面,其副产物磷石膏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成为影响磷化工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具体来看,近年来“三磷”治理、环保督察、能耗管控、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及节能降碳等政策频出,黄磷产能、能耗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市场呈震荡走势。截至6月23日,国内黄磷市场均价为2.33万元,较2024年均价上涨464元。
磷酸方面,“磷矿石—黄磷/(湿法)磷酸—磷酸铁”产业链扩容带动磷酸需求高增。然而,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磷石膏,因其渗滤液具有强酸性、总磷和氟化物浓度高以及重金属种类多等特点,国内现阶段无法实现100%的资源化利用。目前各地基本对磷石膏库实行限批政策,部分企业的生产因此受限。
随着国内湿法磷酸产能持续扩张,磷石膏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成为磷化工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拥有湿法净化磷酸先进技术的企业,将凭借磷石膏处理方面的优势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下游产品格局持续优化
磷肥是磷化工产业链的主要下游产品,对磷矿石需求占比保持在60%左右,受环保政策、落后产能清退等因素影响,今年供需关系有所改善。
近年来,国内磷铵行业产能、产量总体呈缩减趋势,“十四五”期间国内严控磷铵产品新增产能、加快落后产能清退,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今年上半年,硫黄作为磷肥主要原料之一,自春节后价格持续上涨,“五一”节后更是进入快速上涨通道;磷矿石价格整体维持高位盘整,波动有限,使磷肥成本高位坚挺。受原材料价格上行带动,磷肥市场运行平稳。截至6月23日,除国内磷酸二铵(64%品位)均价较去年同期下跌56元外,磷酸一铵(55%粉状)、工业级磷酸一铵(湿法)市场均价分别上涨121元、518元。
此外,另一主要下游——磷酸铁锂今年产量同比大幅增长。因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在行业底部区间持续运行,磷酸铁锂电池出货提升带动磷酸铁(锂)材料需求增长。2025年以来,磷酸铁、磷酸铁锂产量同比大幅增长。
开源化工团队综合测算未来几年磷化工产业链供需情况,预判2025—2026年磷矿石供需偏紧、景气高位维稳,下游磷化工产品格局有望持续优化,精细化、高端化成为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政策指引下,“采、选、加”一体化的大型磷化工企业更具竞争优势,企业需抓住机遇向精细磷化工、新能源材料等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