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与算法备案解读:人工智能大模型和算法备案是什么?谁能申请?不申请会怎样
2025年全国两会首次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AI技术创新与安全可控并重”。国家数据局也提出“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AI企业提供合规发展路径。当前,大模型备案与算法备案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落地的重要门槛,了解备案环节也亟需掌握。
一、备案是什么?
(一)算法备案(全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
是由国家网信部门主导,与公安部、工信部、国家市监总局一起联合发布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后的具有强制性的备案制度。
过程旨在确保算法应用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防止算法滥用和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二)生成式AI大模型备案
大模型,即Foundation Models,通常是指具有大量参数和复杂结构的深度学习模型。一般大模型备案指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语言模型)上线备案,由当地网信办层层提交到国家网信办。
二、为什么企业要备案?
根据国家网信部、公安部、工信部、国家市监总局一起联合发布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文件中,凡在中国境内,应用算法推荐技术向用户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企业或机构,必须依法进行算法备案,未备案或登记的服务可能被予以予以警告、通报批评直至责令关停,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算法备案的目的:核心目标在于规范算法推荐服务,保障用户权益,避免算法歧视和不公平商业实践,如大数据杀熟现象,同时维护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与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大模型备案的目的:则更侧重于事前风险管控,确保AI大模型在正式投入市场前已满足国家安全标准及合规要求,有效预防潜在危害,如误导用户或传播非法信息,从而构建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生态。
三、什么情况需要备案?
算法备案由国家网信办负责审批,在线申请完成。企业需在线提交包含主体、算法与产品信息在内的完整资料,经审核合格后授予备案号。
分为五大类别:分别是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目前生成合成类算法在各平台上线都需要算法备案号(包含接三方接api实现服务的)。
生成合成类(含深度合成服务):提供内容自动化生成或合成类的服务,包括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或多模态服务等。如:文心一格图片生成、智谱清言文案生成、喜马拉雅语音生成等。
个性化推送类:基于用户画像而进行的内容、商品或服务的个性化推送服务。如:抖音短视频、今日头条新闻、淘宝购物等。
排序精选类:根据产品/服务的热度、互动、流行度等因素对产品/服务进行排序后展示。如:微博的热搜榜单、知乎的热榜等。
检索过滤类:主要是规范搜索引擎、关键词检索、内容干预等的服务。实际备案品类里包含内容过滤、信息检索单项的算法,也包含检索过滤均涵盖的算法。如:百度搜索、淘宝购物搜索、飞猪购票等。
调度决策类:提供工作调动服务,如优化配送路线等。如:饿么了/美团外卖、网约车派单、货物运输路径安排等。
四、企业不做算法备案会怎样?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的第21、22条,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第31、32、33条,可能给予以下处罚:整改、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责令暂停信息更新、撤销备案、注销备案、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治安处罚。
算法备案,全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由网信办主导的一种强制性备案制度。由网信办审批,时间4-6个月不等,通过后会下备案号。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