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智库深度研讨稳定币与资产代币化
在数字化浪潮重塑全球金融格局的背景下,由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浙商银行(601916)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承办的第四次上海金融智库联席工作会议于近日在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召开,聚焦“稳定币、加密资产与金融新范式”展开深度研讨。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率先指出,从金融原理看,资产代币化并非全新概念,而是金融创新逻辑的延续——正如1980年代资产证券化的爆发源于金融自由化改革带来的新金融服务需求一样,当前Web3.0正在通过虚实融合极大扩展金融的“状态空间”。代币的可编程性、可组合性和原子结算特性,使其无限接近1954年阿罗-德布鲁证券的理想模型,但中介道德风险、系统性风险及监管缺失仍是重大挑战。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前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邹传伟进一步解析技术内核,强调区块链代币范式正在重构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代币实现“占有即所有”的物权特性与点对点即时结算,使稳定币成为虚拟与现实经济价值交换的关键桥梁。然而这种技术优势伴随监管难题:美元稳定币已占据虚拟世界99%的份额,其跨境流动如入无人之境,正通过加密市场向全球渗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朱太辉用数据揭示了稳定币的业务模式与发展趋势:当前全球稳定币市场呈现出了三个“95%”的典型特征:稳定币市场中95%左右是法币稳定币、法币稳定币中95%左右是美元稳定币、稳定币的储备资金95%左右投向了美元资产;同时全球稳定币市场发展呈现出了规模化、大众化、合规化、代币化和融合化的五大趋势,加上美国政策的支持,美元稳定币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蚂蚁研究院、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的相关专家分别参与讨论。
会议共识逐渐明晰,金融范式变革已不可逆转,上海需在三个维度抢占高地。殷剑峰在总结会议时谈到:当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向虚实融合世界迁移的时候,金融若不能延伸到虚拟数字世界并在虚拟与现实世界间搭建信息和资金流通的桥梁,将丧失现代经济核心地位。上海能否在美元稳定币的围城中开辟人民币的链上走廊,取决于今天能否以开放拥抱技术革命,以智慧驾驭风险浪潮——这不仅关乎一座城市的金融地位,更关系一个国家在数字文明时代的货币主权。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