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绿色、金融等角度看中国精对苯二甲酸及涤纶短纤行业发展新思路

2025-07-14 19:46:57 来源: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7月10-11日,2025年中国化学601117)纤维工业协会精对苯二甲酸分会/聚酯及涤纶短纤专委会年会暨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会在甘肃兰州召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生东、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德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尉雷等嘉宾出席会议。大会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精对苯二甲酸分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聚酯及条纶短纤专委会承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支持。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精对苯二甲酸分会秘书长付文静、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聚酯及涤纶短纤专委会秘书长张凌清分别主持会议。

  高屋建瓴

  PX-PTA-PET产业链是化纤行业的核心产业链之一,其发展情况关乎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指出,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发展,以及部分聚酯企业向上进行产业链配套延伸,PTA行业在“十四五”期间迎来新一轮产能投放周期,2020~2024年PTA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10.5%,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但得益于新投产装置规模大、技术新、一体化程度高,我国单吨PTA生产成本及能耗水平具有优势。涤纶短纤方面,2020~2024年行业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6.3%,产能增速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新产能的边际效益下降。面对供应及盈利压力,2024年涤纶短纤行业企业以行业自律为抓手,逐步实现从“内卷”到“竞合”的转变,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

  他表示,国家“双碳”战略稳步推进,正全方位、深层次地重塑着产业发展格局。可以说,“双碳”目标不仅是国家的战略要求,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此背景下,PTA、涤纶短纤等行业要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绿色标准体系建设,努力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的协同发展。同时,行业应该理性投资,积极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此外,也要善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助力行业企业稳定发展。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德强表示,天华院深度参与了PTA及聚酯产业链的重大技术变革。回顾过往,从助力大型PTA装置国产化,到推动自动化升级与绿色工艺创新,我们深刻认识到:装备是产业的“骨架”,自动化是产业的“神经”,绿色工艺是产业的“血液”。唯有“骨骼更强健,神经更敏锐,血液更纯净”,产业方能行稳致远。展望未来,天华院将致力于推动“装备+自动化+绿色工艺”深度融合,攻坚智能装备、低碳工艺等关键技术,打造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天华方案”。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总经理尉雷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既面临低碳转型的刚性约束,也迎来数智赋能的发展机遇。作为炼化工程领域的“排头兵”,SEI深耕炼化、化纤及关联产业工程技术服务数十年。未来,我们期待与业界同仁深入交流,在绿色工艺包开发、核心装备制造、智能工厂设计建设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为行业转型升级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宏观形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国际贸易办公室主任赵明霞带来《新形势下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及趋势展望》主题报告。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持续处于深度调整转型周期,总量规模基本稳定,经济运行波动加大。2025年以来,纺织产业链各环节普遍呈现生产端好于需求端的态势,大部分子行业生产实现增长,但营业收入及利润下滑,经营压力加大。面对出口承压、内销持续低速增长等形势,她建议:一是深化转型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如建立适应需求端低速增长形势的发展思维、构建高效配置资源的供应链体系等;二是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如夯实完整产业体系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国际化供应链体系、发展“健康”纺织产业链等。

  浙江恒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研究总监王广前带来《PX-PTA-PET产业链发展及趋势分析》主题报告。当前,我国聚酯产业链运行呈现新特征:价格价差波动性增加,化工定价权增强;一体化发展显著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产业扩张和下行周期近尾声,整体竞争格局好转,且市场集中度高,效益改善诉求明显,部分品种定价能力增强。聚酯原料供应方面,国内PX产能投放近尾声,存量装置产能利用率接近极限,产量增速逐步放缓,进口量将低位回升;国内PTA产能扩张步入尾声,一体化配套加剧市场竞争格局,但边际产能成本支撑仍在。需求方面,美国主动去库,年底补库需求仍待释放;产业转移有助于我国聚酯及原料出口持续增长。

  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特种化纤厂总经理汪方能带来《涤纶短纤深度解析》主题报告。当前涤纶短纤的发展格局表现为:行业扩能放缓、集中度提升、出口增长强劲,主要出口市场增量集中在越南、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受原油价格、贸易壁垒与中美擦等影响,涤纶短纤价格波动剧烈,自我定价能力弱,处于被动局面。他指出,技术创新是行业突围关键,包括差异化功能纤维、生物基材料与再生技术发展;在交易模式多元化背景下,企业需合理运用期货等工具管控风险;行业应加强自律,避免无序竞争,提升整体竞争力。未来,差异化定位、智能化升级与政策协同将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政策助力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牛皓带来《国家“双碳”政策和标准体系对PTA、化纤等行业的影响及未来走势分析》主题报告。他深入剖析了国家“双碳”战略提出的背景,重点介绍了国家“双碳”领域的标准体系构建目标、减污降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碳市场构建体系等技术工具箱,并指出了PTA、化纤等行业减污降碳路径。例如,PTA聚酯行业包括优化氧化反应的操作条件,以降低PTA装置的物耗和能耗;增大母液循环以减少氧化残渣的产生;采用过滤的方法,回收精制母液中的PTA使其返回氧化系统,以降低对二甲苯的消耗;中低压蒸汽优化配置等。化纤行业包括低阻尼环吹冷却成型、熔体直纺柔性在线生产技术、脱过热箱体加热技术、开发循环再利用纤维等。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展部副主任刘世扬带来《PTA及涤纶短纤行业绿色发展标准化建设进程》主题报告。他梳理了国家引导行业绿色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分析了产业链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分享了标准支撑行业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资源利用型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T/CCFA 01062)等团体标准框架下,某公司“精对苯二甲酸(PTA)氧化残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立了“PTA残渣→苯甲酸→溴化钠、氧化钴→废水循环处理”的闭环模式,通过标准化手段实现了残渣中一元酸、二元酸合成辛酯等组分的提取,有效利用率高达95%。

  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能化高级分析师贺晓勤带来《金融衍生品服务聚酯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近年来,聚酯产业链产能持续投放,各环节竞争日趋激烈,同时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趋势,对企业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认为,合理使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能够帮助企业稳定利润波动周期,增强竞争力。基于此,她介绍了贸易点价原理、期权的定价模型、三维交易策略工具箱、浮动执行价的亚式期权等具体操作要点。此外,她还分享了PX、PTA、乙烯制/合成气制乙二醇等产品的能效情况。

  技术进步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干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艺室主任王天宝带来《高效节能固液分离技术和干燥技术在PTA行业的研究及应用》主题报告。他从CTA溶剂交换技术的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工业优化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在PTA装置上的应用及介绍了大型干燥机在PTA装置应用过程中的结构优化改进等,并拓展了液固分离技术和干燥技术在其他化纤行业的应用。

  佰仕邦水处理环保科技(大连)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阳带来《PTA行业工业化成功运行的氢溴酸回收项目介绍》主题报告。他介绍,在福建百宏石化240万吨/年PTA装置建造、投运PTA氧化尾气洗涤废水(D-172)的氢溴酸回收、碳酸钠回收、废水减排项目中,通过采用佰仕邦自有专利技术(常温纳滤+电驱动全回收工艺),PTA的含溴尾气洗涤废水不再直接向污水处理系统排放,而是进入溴回收装置回收,实现了氢溴酸回收率≥90%、碳酸钠回收率≥90%、新鲜水回收率≥90%、废水减排比率≥90%的目标。2024年5月,佰仕邦签约了第二个项目——新凤鸣集团独山能源一、二期500万吨/年PTA装置项目,目前已进入设备和仪电安装收尾阶段。

  重庆嘉凯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建均带来《柱塞阀、防自聚球阀及特阀的国产化应用》主题报告。他介绍,柱塞阀(无残留罐底阀):阀内采用镜面抛光,物料不易附着,能真正做到无残留;密封性能好,能有效防止介质泄漏;占用空间小,便于在狭小空间内安装,可提供多种国际标准接口,满足不同安装需求;可配备手动、气动或电动驱动装置,其中气动操作可配置过程控制器和位置传感器,实现自动远程控制。该产品已经应用于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万华化学600309)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实现了进口替代。此外,他还介绍了防自聚球阀、多路熔体阀、防自聚三通阀、防自聚调节阀、高低压清洗阀等多种产品。

  浙江利星科技股份有取公司技术总监曹善文通过视频带来《PTA装置溴回收技术探讨》主题报告。他介绍了PTA装置溴的来源及溴的回收技术发展状况,同时针对不同来源的溴,概述了对其进行回收的最新工业化技术进展。其中,利星科技溴回收技术采用集成化成熟工艺技术:纳滤分盐+利星科技氢溴酸生产技术,即PTA工厂纳滤分盐回收溴化钠,利星科技工厂用溴化钠生产48%氢溴酸,再返回PTA工厂,该流程具备抗污染能力强、高选择性、化学稳定性好、高通量、运行维修成本低等优势。此外,CRU废水溴回收技术路线为有机酸分离+CRU+纳滤膜分盐+NaBr制酸工艺。

  凝聚共识

  在7月10日下午的2025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精对苯二甲酸分会年会上,隆众资讯化纤事业部总经理相红姣以《PTA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趋势》为题,报告了PTA产业链运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并对PTA产业链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展部刘建立代表精对苯二甲酸分会秘书处汇报了协会服务平台的情况及过去一年精对苯二甲酸分会重点工作和未来工作计划。

  在交流环节,逸盛石化、中石化发展计划部、中石化仪征化纤、中国昆仑、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恒逸石化000703)、虹港石化、福海创石化、新疆库尔勒中泰石化、四川能投、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中石化上海工程、科益实(上海)、上海苏尔寿工程机械、天华化工机械、上海炼升、科宁国际等单位代表围绕企业运行质效、产能与投资、对外贸易、工程技术创新、绿色低碳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产能扩充、供需失衡等问题加剧行业“内卷式”竞争,且已经发展为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先进产能之间的竞争,规模边际效益以及技术迭代、先进装置带来利润贡献正在下降。同时,国家“双碳”战略正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一体化装置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广降本增效绿色发展新技术。未来,期待行业企业能凝聚共识,有所作为,共同推动PTA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7月10日下午的2025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聚酯及涤纶短纤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聚酯及涤纶短纤专委会联络人宁翠娟对2024-2025年专委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一年来,专委会在政策制修订、数据统计与分析、课题研究、标准制修订、绿色发展、行业自律等方面切实开展行业工作,助力行业创新、稳健发展。未来,专委会将继续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特别是做好聚酯及涤纶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加大产业发展跟踪,做好行业运行分析与数据统计工作;增进产业链沟通与协调,引导企业加大培育差异化、功能性产品开发力度等。

  在交流环节,新凤鸣、恒逸石化、三房巷600370)、华西村、中石化华东销售、仪征化纤、新疆中泰石化、浙江惠行实业等单位代表分别就各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行业运行情况等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并对促进行业稳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此外,与会代表还审议了《聚酯及涤短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建议》。该建议涵盖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市场拓展等关键方向,旨在推动行业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引领”的转型,巩固全球供应链主导地位,同时支撑纺织、新能源等下游产业升级。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在总结中表示,当前行业面临阶段性供需错配压力,加之一些出口目的地存在反倾销等贸易壁垒,行业企业要防范“内卷式”竞争,共同研究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同时积极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不断促进聚酯及涤纶短纤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他重点提到,目前《聚酯及涤纶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正在编制中,希望各企业积极建言献策,助力规划编制更加贴合产业实际需求。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