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LNG自建站迎来最强监管 各地细则相继出炉
【导语】2025年3月份,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安全管理的通知》(安委办函〔2025〕19号),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明确自建站管理属性和监管职能,开展违规建设使用的自建站的排查整治工作,并严格相关标准规范执行。目前,全国各地正在陆续出台安委会19号文的相关实施细则。
所谓自建站,是指工业企业厂内作为燃料使用的液化天然气(LNG)气化站、压缩天然气(CNG)储配站,通常应当仅限于企业本身使用。工业企业建设自建站应当由工业企业作为建设单位向有关部门提出报建申请。
工业企业自建站安全管理政策发布各省市积极响应并出台实施细则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陆续出台安委会19号文的相关实施细则:例如,4月29日,河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河北省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排查整治工作方案》;5月16日,黑龙江省大庆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庆市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各环节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6月12日,广东省韶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韶关市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等。各区域政府发布适应本区域政策,该要求迅速在地方层面得到响应,有助于解决区域内工业用户点供安全监管漏洞,企业应结合当地监管要求,完成自建站自查整改和相关手续办理。
自建站建设长期处于监管盲区且监管主体不到位
近年来,为了燃烧供热需求,不少工业企业建设自建站,但在《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中,并未特别针对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的安全管理作出规定。在此情况下,多地自建站存在“未按标准规范设计、未按要求进行建站审批等问题,本质安全水平低”,也存在审批漏洞普遍化的问题,亦涉及未批先建或规避验收等情况。此外,在监管属性不明确、审批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存在多头监管和“审批打架”的乱象。
针对工业企业自建站存在的上述问题,《通知》要求各地规范化自建站建设和审批流程,明确自建站全链条监管职责,组织开展全国范围违规建设排查整治工作。以《河北省工作方案》为例,一,排查、摸清底数,对违规建设使用的自建站开展专项整治;二,严格自建站立项、建设、使用管理,对整治中发现的未按标准规范设计、未按要求进行建站审批等问题,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对于不能整改到位、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标准站建设势在必行然市场反映开展难度较大
当前,不同地区对政策反映各不相同。一方面,部分省份表示,区域内保留的自建站基本都已实现标准化,或者被电能取代,不会影响天然气市场格局变化;而另一方面,亦有部分省份表示,当前区域内自查自纠、政府调查统计的情况陆续启动,部分不合规的点供站点或存在拆除的可能性,因标准自建站建设难度高、流程繁杂,资金投入亦较大,不少市场玩家表示,此举或将导致点供用户流失。
据卓创资讯(301299)统计,2024年LNG消费结构中,LNG工业点供消费量约占26%,因标准化建站难度较大,投入资本较高,不少非标准化的工业自建站难有标准化建站的资本,或使得LNG点供用户数量减少,LNG工业燃料占比或继续下降,同时由于管道铺设的完善和管道气供应的充裕,工业用户或将更多的依赖于管道气供应。未来,LNG消费结构或将聚焦于交通板块。
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工业点供用户标准化建设大势所趋
工业点供用户标准化建设是伴随着国内天然气市场格局调整和变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之一。随着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天然气市场的竞争主体愈发多元,市场竞争程度不断加剧,工业点供用户的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
根据《通知》19号文,发改部门核准备案,燃气管理部门规划安全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消防设计审查和消防验收,交通运输部门管理运输车辆,应急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安全监管工作,市场监管部门特种设备及计量设备安全监管,工信部门安全指导和摸底排查,终结了长期存在的监管主体之争。
此外,新规及地方配套文件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而且随着整治深入,大量“无户口”站点面临关停,市场格局从“野蛮生长”走向加速洗牌。随着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工业点供用户标准化建设将成为大势所趋,而由于标准化建站的流程复杂及资金投入成本较大,不少原点供用户的燃料选择或倾向于使用价格和供应更为稳定的管道气,点供用户数量占比或将减少。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