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的“粮食收购战”
□高鸿伟刘小雨本报记者章丽铃
在小麦收获季节,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常平储备粮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平公司”)的智慧粮仓里,地笼铺设、防潮处理与设备调试同步推进,新投入的8.5万吨智慧仓群搭载“内环流控温系统”,通过实时调节仓内微气候,将粮食陈化速度降低40%。
而在一个多月前,企业负责人方志全面对20万吨夏粮收购任务忧心忡忡,“传统贷款需固定资产抵押,审批周期长达1个月,但收购窗口只有15天,900万元资金缺口随时可能引发‘白条’风险。”
最终,颍上金融监管支局指导银行机构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72小时放款抢“黄金窗口”
15天,夏粮收购的“黄金窗口”稍纵即逝。这短短半个月,是对资金调配速度与仓容保障能力的极限考验。粮食收储企业多是小微企业,轻资产、强季节性与金融服务的重抵押、长流程形成矛盾。
如何确保这沉甸甸的“丰收在田”,颗粒无损地转化为“丰收在手”?
颍上金融监管支局的答案是,通过金融“传送带”输送900万元资金进入常平公司,驱动智慧粮仓迭代升级,打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收购战。
这笔资金源于4月初颍上金融监管支局的一次例行走访。
“走访时了解到常平公司的情况非常紧急,我们马上组织专题会议,将公司的智慧粮仓改建和夏粮收购资金需求作为重点事项,协调银行机构对接,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核心思路,针对粮食收储企业的季节性特点和智慧化升级特定需求,设立专项信贷资金,并开辟全流程绿色通道。”颍上金融监管支局党委书记、局长殷明介绍。
颍上农商银行迅速响应,客户经理驻点企业,简化材料清单,优化审批流程,前中后台协同作业。
“基于对智慧粮仓项目前景的认可和对政策性储备粮安全保障功能的考量,我们创新评估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重点考量企业稳定的收储业务,大幅压缩了尽调和审批时间,72小时内向常平公司发放了900万元‘金农企e贷’。”颍上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王虎介绍。
据悉,“金农企e贷”具有申请门槛低、审批额度高、合同期限内可循环使用的特点,资料审核及信贷审批流程较传统模式提速87%。
4亿元信贷实现“质”的跃升
金融不单单是放款工具,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重构粮食安全生态。阜阳市拥有过百亿元的粮食产量,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每年5月底、6月初,阜阳市都会迎来繁忙的夏收。这座被誉为“百亿江淮粮仓”的皖北城市下辖5个县,颍上县便是其中的产粮主力,耕地面积超180万亩,2025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达151.96万亩。
3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26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100%……科技正在促使颍上县传统粮食产业从“量”向“质”转变。
金融的支持实现了数字守护。目前,颍上县已落实夏粮收购资金4.16亿元,用于支持粮食收购、绿色仓储标准化建设及升级改造、智能化设备引进等。
在900万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下,15天的“黄金窗口”为常平公司带来“质”的跃升。
“增加了AI质检仪、电子测温线缆等智能设备,工作人员轻点屏幕即可穿透6米粮堆查看底层粮情,粮食品控效率提升4倍;柴油输送机更换为电动设备的绿色改造,让单仓年减碳15吨;新建的8.5万吨智慧粮仓全面启用‘内环流控温系统’,虫害率从5%降至0.5%以下。”方志全很是自豪。
从麦田到粮仓,金融“传送带”的每一次高效运转,都在为14亿人的饭碗增添底气,这才是金融在农业发展中真正的意义所在。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