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国企业供应链正从“中国+1”转向“中国+N”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北京报道
2025年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大华银行(UOB)发布了《企业展望调查报告2025》(下称报告)。
该报告对600位中国大中型企业决策者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调研,报告显示,尽管近八成的被调研企业2024年业绩提升,但成本压力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痛点。多数调研企业表示,未来三年会将供应链重构、数字化转型、海外扩张、可持续发展深入融入核心业务战略。
供应链升级:从“中国+1”转向“中国+N”
在供应链领域,中国企业正经历着从“中国+1”到“中国+N”的战略转型。调研显示,供应成本上升、采购挑战和营运资金管理困难是当前国内企业公认的三大供应链难题。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正加速推进供应链出海,实现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本地化布局。
东盟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重点区域。40%的受访企业将东盟视为最重要的海外采购市场,同时有37%的企业将其作为终端销售市场,48%的企业则将其视为未来投资目的地。其中,马来西亚最受青睐,受访企业对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热度。
大华银行中国批发银行部主管、企业银行部主管兼北京分行行长辛韬表示,企业供应链策略正从“中国+1”加速转向更稳健的“中国+N”模式。从原材料采购到终端销售,企业所需的不再是单一替代方案,而是一个具备弹性的供应链网络。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全面完成,相信更多企业也将从中获益。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北美、北亚其他地区及欧洲等高潜力客户市场,多点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全面完成,预计将有更多企业从中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北美、北亚其他地区及欧洲等高潜力市场,通过多点布局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这种多元化布局不仅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从数字转型到可持续实践
在中国企业破局发展的进程中,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成为增强经营韧性的两大核心驱动力。
报告显示,数字化应用正在持续深化并取得显著成效:90%的国内受访企业已实施数字化方案,其中中型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从技术投入方向来看,企业在科技赋能方面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自动化、云计算及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领域。同时,尽管过半数的企业认为实施数字化成本较高,但近八成企业依然计划在今年增加10%以上的数字化投入。
在供应链数字化方面,企业对存货管理的数字化应用需求最为迫切。约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已使用数字化平台获取存货信息或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寻找原材料和供应商。此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应用率也实现了显著提升,从35%跃升至42%,显示出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持续投入。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企业也展现出积极的实践态势。数据显示,超半数受访企业已在一个或多个业务领域实施可持续实践。从行业分布来看,油气、医疗健康和制造业三大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展望未来,企业将重点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建立可持续的运营流程。
然而调查也发现,成本压力和融资渠道不足等财务因素仍是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企业普遍期待金融机构能提供可持续融资框架的创新解决方案,以获取更灵活的融资支持。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