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块菜地推出即被“认领” 这家“共享菜园”为什么行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国俊 通讯员 高晓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阳台种菜已经满足不了都市人的“田园梦”,“共享菜园”就此兴起。在包括南京在内的国内多个大城市中,“共享菜园”发展加速。这一蓬勃兴起的新商业模式面临哪些挑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100多块菜地推出即“认领”完
7月中旬,天气炎热,高淳桠溪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尽管热得直冒汗,园区负责人赵运超每天依然会早早来这里,“近期,我们的‘共享菜园’正在接受认领,大家都在为此忙碌”。
赵运超所说的“共享菜园”就在园区内,约10亩的土地被划成了100来块形状规则的菜地。“认领一分地,收获一整年”,每片已被认领的菜地边都有一块牌子,上面清晰载明认领人的基本情况。此刻,在这片巨大的“共享菜园”内,有的地块上茄子、青菜郁郁葱葱,有的地块上密密麻麻挤满了待摘的青椒,还有的地块上南瓜、丝瓜瓜藤相间肆意生长……喷头打开,智慧灌溉无死角覆盖;镜头转动,摄像头满足了认领人的“云上看菜地”需求,“共享菜园”一片生机勃勃。
“我们从去年夏天开始做‘共享菜园’,推出即火爆。”赵运超介绍,一分地为一块菜地,认领人只要支付500元,就可拥有一块菜地一年使用权,还能享有园方提供的“全托管服务”,“去年推出102块菜地,推出不久就全被认领完毕”。在一年认领期结束后,近期他们开始了第二年认领活动,短短几天时间,100来块菜地已被认领出去八成,预计很快就能再次认领完毕,“共享菜园”的认领活动再次火爆。
类似的火爆不只发生在南京。在上海,闵行区吴泾镇的一家农场老板李先生介绍,他从2022年起就已经规模化运营,并且一直保持盈利状态,目前有500多个客户,“现在来都要排队,等别人走了才有新的地,有时要排一两个月”。在北京,昌平区南口镇的一家农场提供数个与“共享菜园”相关的团购套餐,其中“共享菜园”(半托管)收费为988元,“共享菜园”(全托管)为1688元。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农场共有一百多块地,每年都全被认领,好多朋友会介绍客户过来。
“田园梦”+“情绪价值”迸发向上力量
从采访看,偏爱“共享菜园”的人群主要有亲子家庭、退休老人、城市白领、年轻人等,尽管认领菜地的原因有差异,但总体上都有一个和土地有关的“梦”。
在高淳桠溪的“共享菜园”内,记者碰到了开车前来“看望菜地”的赵新。她在医院工作,去年认领了一块菜地,今年又继续认领。“我从小就有田园梦,就想有块菜地,很享受那种除草、种菜,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她说,“认领菜地后,我经常带上幼儿园的孩子过来种菜摘菜。”她觉得,和孩子一起播种、浇水、培土,那种感觉很独特,是城市生活感受不到的。
而同样认领了一块菜地的陈女士则觉得“土地”给了自己和孩子“治愈感”。“女儿读中学,学业压力让孩子有些焦虑,我也着急。”她表示,有次带孩子和朋友一起来“共享菜园”后,母女俩浇水施肥,在青青菜园中从中午忙到日落,“孩子快乐,我也感觉放松了下来。”她表示,“那种感觉让我立刻决定认领一块地,这种治愈感远比多考几分更重要。”
“其实在我们的客户群体中,退休老人的数量也不少。”赵运超表示,不少老人是年少时在农村生活的,对田园、菜地有天然的感情,退休了就找块菜地实现自己的“田园梦”,寻找儿时记忆。
记者发现,在认领群体中,还有不少是年轻人,而他们给记者的反馈是“喜欢和自然亲近”,“我之前在家里阳台上种点菜,觉得不过瘾,又认领了一块菜地”。27岁的洪曼表示,工作有压力了,想吃自己种的菜了,“我都会在菜地里待很久,就是待着,就是那种慢生活,很享受”。
面对挑战,延长产业链变“流量”为“留量”
“共享菜园”的管理分为自种、半托管、全托管等三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认领人一般会选择全托管,这种模式一块地每年收费从数百元到两三千元不等。在“共享菜园”热潮中,这种经营模式也面临不少挑战。
赵运超认为,目前大部分“共享菜园”的商业模式还是稍显单一,如果单纯靠出租菜地而没有其他产业链延伸收入,“共享菜园”很难盈利。他简单算了一笔账,10亩地分成100块菜地租出去,如果是500元一块菜地,满打满算也只能收入5万元,但10亩地的“共享菜园”一年需要的人力、基础设施投入等都要远超5万元,因此如果经营模式单一,最后基本上会亏本坚持不下去。
为此,他们进行了探索,延长“共享菜园”的产业链。他介绍,在运营中,他们将“共享菜园”作为引流方式,然后通过共享餐厅(餐饮)、共享小院(住宿)、大棚采摘、现场垂钓等方式实现产业链延伸,保证“共享菜园”的运营发展。
如果从消费的视角看,前述认领人洪曼也观察到,有些人去过几次也就腻了不怎么去了,有些人觉得种菜性价比远远比不上直接买菜。洪曼觉得,“共享菜园”的更大意义应该是满足用户的情绪价值,“不管是田园梦,还是内心满足,都是为喜欢买单。”她建议,经营者可以通过活动、文化等形式,更多地满足用户“为喜欢买单”的内在诉求。
采访中,多位经营者表示,“共享菜园”作为都市农业的新运营方式,其蓬勃兴起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客流、人气等“流量”,“有人就有生意,认领一个菜园只是一个开始”,只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更多地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社交需求,就可能创造出更好的“共享菜园”盈利空间,将“流量”转变为“留量”。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