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格战回归产品力,汽车产业活力持续释放

2025-07-25 06:56:25 来源: 江苏经济报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可谓“波澜壮阔”,从销售数据看,产销首次双超1500万辆,自主品牌市占率再创新高;从发展方向看,在政策引导下,“反内卷”逐步成为行业最大公数,车企竞争焦点从价格比拼转向技术竞争。总体而言,汽车市场呈现出“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鲜明特征。

  展望下半年,业内人士及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两新”政策的持续实施,以及行业竞争进一步回归理性,整车和产业链上市公司未来有望取得新一轮的业绩增长。

  产销首次双超1500万辆

  7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行业半年报显示,今年1月至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解读称:“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产销首次双超1500万辆引发广泛热议,被视为汽车行业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500万辆是规模效应的拐点,意味着中国汽车的制造成本、供应链效率、软件迭代速度已全面领先全球。”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告诉记者:“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并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和发展潜力。”张新原认为,上半年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持续恢复带动消费信心回升;二是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提升整体效率。

  高速增长的同时,汽车市场格局进一步分化,国产车企成为中流砥柱。六家主流国产整车企业上半年销量市占率达56.17%。其中,比亚迪002594)上半年累计销量214.6万辆,位居行业榜首;吉利汽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同比激增126%;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达135.5万辆,创近8年同期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贸易壁垒、地缘政治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汽车出口表现依然强劲。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高达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有车企人士告诉记者:“从上半年情况来看,预计全年出口将创新高,在海外市场布局本土化生产或将成为新趋势。”

  “反内卷”成为最大共识

  在销量攀升的同时,汽车行业也经历了一场竞争逻辑的重塑。今年1月北汽极狐打响了车市“价格战”第一枪,随后几个月内,小鹏、蔚来、特斯拉等头部车企纷纷加入战场,将全行业推向“以价换量”的高度内卷之中。

  “价格战”的代价是昂贵的,从车企发布的上半年业绩快报可见一斑。长城汽车601633)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3%,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0.22%;江铃汽车000550)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6%,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18.17%;江淮汽车600418)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8亿元左右。“上半年的几场‘价格战’把整个行业推到了‘悬崖边缘’,不仅车企承压严重,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也陆续陷入困境。”上述车企人士坦言。

  在价格战如火如荼之际,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及时出手“叫停”。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指出企业不应采取无序“价格战”。随后工信部发声表态,指出车企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的典型表现,将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随后,多家车企负责人表态坚决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并提出“车企支付周期不超过60天”等倡议。“反内卷”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反内卷”对行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修复产业生态,遏制低价竞争导致的利润率下滑、供应链承压等问题,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另一方面,激发创新动能,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电池、智驾等核心技术,避免资源错配与重复建设。

  随着车企陆续响应“反内卷”,行业生态明显改善。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降价促销力度大幅降低,4—6月的降价车型大幅减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数据增长将更健康、更具有持续性。

  下半年看点:智驾商业化

  “随着‘价格战’告一段落,技术比拼或将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上述车企人士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步入深度调整与技术攻坚期,叠加环保政策加码,绿色出行趋势加速,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目前围绕智能化的全球竞争已全面展开,我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过50%,位列全球最高。同时,泊车辅助驾驶技术等新兴技术在中高端车型的渗透率也超过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上实现了换道超车,在智能化上实现了终端先行,但仍需巩固优势。

  智驾商业化或将成为我国车企下半年发力的重点。卢克林认为,技术竞争的主战场是“全域800V+高阶智驾”:“谁能把800V做成15万元标配,谁就能把补能焦虑彻底锁进历史;谁的智驾能在城区NOA里把接管率压到每百公里1次以内,谁就拿到下一轮定价权。”

  张新原表示,下半年汽车行业新增长点将集中在智能驾驶商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下沉市场、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他建议车企布局时重点关注加快智能化转型步伐,深耕细分市场需求,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同时注重品牌价值提升和用户体验改善:“在竞争新形势下,车企需要平衡短期市场占有率和长期技术积累的关系。”

  有趣的是,此前在智驾领域谨慎布局的合资车企近期强化了相关布局,或将成为下半年市场竞争的一大变数。7月15日,宝马集团中国宣布与Momenta达成合作,打造专属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更早之前,奔驰宣布牵手Momenta,计划在今年上市的多款车型上搭载后者提供的智能驾驶辅助方案。

  毫无疑问,下半年汽车市场围绕技术的竞争将同样激烈,但将更具活力。对于我国汽车产业而言,产销量的不断突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关键一跃。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