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变革新范式:五大养殖企业负责人畅谈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2025-07-28 08:17:06 来源: 中国奶业协会

  2025年7月13日,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厦门隆重举行。在研讨会的“奶业‘十五五’变革新范式交流”环节中,优然牧业、现代牧业、澳亚集团、嘉立荷牧业集团、首农畜牧分享养殖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实现降本增效。这些实践案例与探索模式,深刻洞察了未来产业变革趋势,为行业提供了具有借鉴与推广价值的成功样本。

  优然牧业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郝海军

  过去一年,面对奶业行业压力,优然牧业奶牛育种、草业、饲料、优质生鲜乳和特色生鲜乳生产为一体的乳业上游全产业链业务协同效能释放,在科技创新、降本增效方面持续突破。2024年,公司总营收实现200.96亿元,同比增长7.5%,毛利率提升4.9个百分点,成母牛年化单产同比增长5%,单公斤原料奶饲料成本同比下降14.3%。育种业务自主研发出“育种1号芯片”,突破国外对“高产、长寿、抗病”奶牛基因组检测技术壁垒;培育出TPI指数超过3300的种公牛5头,超过3100的种公牛140头,为我国奶牛育种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种”动力。草业业务自产特优级苜蓿占比持续超60%,在武威草业基地实现了青贮玉米平均亩产超5吨的佳绩。今年,元兴饲料的产品首次出口到了蒙古国,为当地畜牧业现代化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优然牧业将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锻造科技硬实力,修炼“内功”。

  我们将重点培育健康、长寿、低碳的“超级种公牛”;利用牛群育种改良技术和健康管理体系,延长奶牛的生产年限。开发针对细分人群的功能性原料奶,满足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开发适用于牧场的智能无人装备,利用AI模型及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疾病预警系统,在全国牧场应用智能环控系统,为行业打造智慧牧场示范样板。加快推进建设行业首批零碳牧场,推动减排路径落地与低碳技术研究,走与环境和谐共生、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外,优然牧业将持续推进全员精益管理,并与产业链合作伙伴持续构建共创、共享、共赢的生态创新平台,将更多的技术分享给产业链伙伴,携手穿越行业周期,为奶业振兴贡献优然科技价值。

  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

  我国自2018年实施奶业振兴政策以来,对提升奶产业素质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作为行业标杆企业,现代牧业始终以振兴民族奶业为使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取得三方面的成绩:一是扎实推进种业振兴,单产水平显著提升。集团成乳牛年单产达13.1吨,较五年前提升18%;通辽牧场日单产突破50公斤,打破行业记录;二是严把质量关,原奶品质大幅提高。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标持续优化,体细胞、菌落总数显著优于欧盟标准。三是发布双碳战略,碳减排迈出坚实步伐。同等运营边界下碳排强度较2021年下降10%。

  展望2030,现代牧业将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科技创新为引擎,以高品质和高标准打造行业发展新范式。

  一、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是推进种业振兴:逐步完善种公牛自主培育体系和奶牛自主评价体系,依托2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种公牛培育和3.4万头核心牛群,力争2030年建成覆盖育种、数据、胚胎生产的全链条体系,实现核心群突破10万头、年产胚胎10万枚、冻精200万剂,预计2028年冻精生产自给率达到100%。二是推数智化转型:蚌埠牧场、和林一牧正实施国家数字奶业项目,"云养牛"平台入选内蒙古科技"揭榜挂帅"工程,加速AI技术落地,将显著提升养殖效率。三是推国际技术融合:联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单位,将京瓦牧场打造成蒙牛现代牧业首都科技创新展示窗口。

  二、保障粮食安全,深化降本增效。

  一是推国产粗饲料替代:国产苜蓿、燕麦草应用与“无苜蓿日粮”配方相结合,进口草用量将锐减40%。二是推粮改饲青贮优化:应用高青贮配方日粮,年节约玉米用量5.2万吨。三是推低蛋白日粮革命:通过豆粕减量替代,累计降本1.2亿元,推广低蛋白日粮促进降本增效。四是提升养殖管理水平。2030年饲料效率提升至1.7。

  三、拓展业务曲线,创新产业300832)生态。

  在巩固原奶主业基础上,拓展第二曲线:发展饲草种植加工,壮大云养牛、爱养牛交易平台;开启第三曲线:通过《现代智牛》平台输出养殖技术,赋能全产业链升级。

  四、践行双碳战略,打造绿色标杆。

  制定量化减排目标,到2030年单公斤矫正乳碳排放量降低15%,降至0.77 Kg CO2e;推动全产业链低碳转型,建设"绿色牧场"示范项目,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为畜牧业碳减排提供行业范式。

  澳亚集团首席运营官兼执行董事杨库

  “十三五”至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奶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十年,十年间,澳亚集团在国家乳业高质发展政策的助力下,顺势发展,使澳亚成为中国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头部企业之一,集团成母牛单产连续多年居行业前端,2024年集团牧场成乳牛平均年单产突破14吨,牛群健康与基因育种水平大幅提高,形成规模化牧场高效运营的中国模式及中外乳业合作与技术交流的标杆。基于现有的良好基础,澳亚集团围绕奶业 “十五五” 变革新范式,规划如下:

  一、以科技创新为锚,深耕牧场育种潜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奶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遗传物质是奶牛牧场的新质生产力,澳亚将坚持“好种育好牛”的策略,以科技创新为锚,不断精进集团育种水平。2014年集团开启核心母牛群的培育工作,2018年开始体外胚胎规模生产,2024年生产、移植奶牛优质胚胎2万枚以上。基于澳亚三个胚胎生产中心的建立,先进基因组检测技术的引入,优质的现有核心母牛群、及多年的技术研发,十五五期间澳亚坚持为行业培育出更多的高净价值指数核心母牛群,并积极参与行业育种平台,为国家的奶牛自主育种提供更多高遗传品质的母牛。

  二、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实现牛群从群体管理到个体精准管理转型。

  集团将继续升级精进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AI技术构建智慧养殖平台,与智能设备结合,实现奶牛多维度监测及健康、营养、育种及管理各个环节的自动化与精准化,坚定的走牧场高效、智慧化的发展模式。让牧场生产的牛奶在效率上具有全球竞争力。

  三、以绿色发展为翼,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

  澳亚集团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2024年澳亚单吨矫正乳碳排放为0.81吨。以2022年0.89为基准,澳亚的目标是到2030年降至0.64吨。2024年我们启动多个ESG项目,包括奶牛温室气体排放的现场测量和分析,绿色能源的推进和利用,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的计算和披露等。澳亚将不断加强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打造一套「农业种植-牧场养殖-厌氧发酵处理-沼气利用-沼肥还田」的生态循环系统。同时,所有牧场实现牧光一体项目,为牧场绿色可持续发展蓄能。

  四、以稳链强链为盾,保障产业安全稳定。

  与牧场上、下游的客户建立长期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加强与乳制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牧场供应渠道等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风险,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尽澳亚的力量。

  我们相信在“十五五”战略布局下,在国家进步发展过程中,同样会为奶业发展赋予新的能量。最后祝中国的奶业平稳前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乳产品!

  嘉立荷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康

  嘉立荷牧业作为天津食品集团奶业产业链上游企业,是天津市最大的奶牛育种、养殖全产业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始终积极贯彻国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种业振兴为核心,以绿色低碳为底色,全面构建“十五五”奶业全产业链新质生产力体系,为中国奶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一、科技创新赋能数智管理。

  公司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引擎,成功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京津冀奶牛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搭建了“三平台+三中心”科研创新体系。近年来,承担实施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市级科技项目20多项。同时践行互联、物联、数智、低碳理念,利用智慧大脑大数据平台、AI智能装备、“云星空”系统以“5G+智慧牧场管理”示范平台打造的财务、资产、牧场运营及管理的数智一体化管理系统,向集约化、规模化、智慧化、高效化现代牧业集团转型。

  二、核心种源助力种业强“芯”。

  公司充分发挥种源优势,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成立奶牛繁育创新联合体,搭建集核心群选育、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体外胚产业化推广于一体的种源自主培育体系。目前,公司采精种公牛中10头入围全球前10%;其中“津牛1号”GTPI位居全球基因组排名前1%。第14牧场预期成母牛年单产可突破14.5吨。

  三、绿色“双碳”深化产业升级。

  公司探索“科技赋能产业、绿色反哺生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低碳育种项目、光伏发电项目、油改电项目、CCER项目等,深化新能源技术,加速能源结构转型。积极扩大光伏改造、生产用车油改电、新能源装备更新范围,通过扩大纯电装备规模化应用,预计可降低柴油消耗60%以上,综合成本可减少30%以上。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为牧场碳核查、碳减排、碳交易做前期准备,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牧业。

  四、双轮体系驱动节本增效。

  公司构建起“精细化养殖+精准化采购”双轮驱动体系。一方面,强化饲养管理,建立动态营养配方体系,全面推广低蛋白日粮配方,推行高青贮日粮(甘肃牧业)、开发本地化饲料等手段达到日粮结构最优化;另一方面,通过系统性重构采购管理体系,重点突破饲料原料自主可控、大宗饲料源头采购等关键环节,实现降本增效从战术性管控向战略性赋能的跃迁。

  五、三产融合强化价值基底。

  公司构建“黄金奶源-高端制造-产业服务”三位一体的价值共生体系。养殖端-打造绿色低碳生态模式、加工端-采用轻资产代工路径、销售端-推行文旅体验+B2B2C渠道融合策略,以“国有牧场、零距奶源、新鲜直供”的独特产品吸引目标受众。建立集种源推广、测定服务、修蹄及运营托管、设备研发与销售五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从“原奶交付”到牧场“全方位服务”的价值跃进,形成养殖端与服务端互哺共生的融合新范式。

  首农畜牧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辉

  首农畜牧作为集奶牛育种与养殖为一体的国家奶牛育种领军企业,目前拥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是“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主持国家奶牛育种攻关项目,种牛繁育技术全国领先。站在“十五五”规划的新起点,首农畜牧将以“科技育种、区域深耕、效益革命”为核心,以“数字化战略”为驱动,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面,我从三个维度向大家分享未来规划。

  一、以战略为引领,驱动全链升级。

  首农畜牧战略定位将以育种为先导,牧场精养为目标,数字化革命为驱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育种方面,依托自主育种数据库,优化UTPI育种指数,利用全基因组及胚胎新技术,努力为行业培育世界级种公牛。奶牛养殖方面,围绕京津冀打造智慧化牧场,创建以效益为主导,以牛奶品质为目标的经营新模式,努力打造首都“1小时鲜奶供应圈”。数字化转型方面,首农畜牧拥有自主开发的奶牛数智化管理平台,数字化管理已融入生产每个环节,奶牛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平均使用寿命从原来的2.89胎,提升到3.15胎,饲料转化效率提高20%以上,不断向数字化要效益。

  二、以品质为核心,打造“首农标准”。

  我们将以“安全、营养、新鲜”为准则,构建首农新品质。食品安全方面,重点打造优质奶源,生鲜乳菌落总数小于1万,体细胞数小于20万,卫生指标优于欧盟标准。特色奶源开发方面,我们已成功突破“A2-β酪蛋白”和“高褪黑素”奶牛育种与养殖技术,未来将打造更多适合于行业需求的优质特色原料奶。在保证新鲜方面,全程4℃封闭运输,确保鲜奶从牧场到工厂不超过2小时。

  三、以低碳为底色,引领可持续发展。

  首农畜牧作为北京市国资委系统碳减排试点单位,我们持续践行“双碳”目标,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在粪肥资源化利用方面,通过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实现粪肥循环利用。在新能源应用方面,试点“牧光互补”模式,同时将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换,打造低碳牧场。

  “十五五”是首农畜牧从“保供给”向“强质量、可持续”转型的关键期。我们将以育种为根基,以京津冀为舞台,以质量为生命线,打造中国畜牧业的“首农范式”,为消费者提供一杯安全、营养、绿色的好牛奶!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