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治疗新标准!卡度尼利单抗开启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全人群长生存之路

2025-07-28 20:29:53 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宫颈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晚期患者长期面临生存困境,尤其PD-L1阴性及贝伐珠单抗不适用人群更缺乏高效治疗手段。在此背景下,基于COMPASSION-16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于2025年5月获NMP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适应证,其开创性的PD-1/CTLA-4双抗机制实现了全人群生存获益,目前已经得到国内多个权威指南的1类推荐。

  值此临床实践全面革新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开江教授,围绕卡度尼利单抗的作用机制、全人群获益价值及医生知识更新路径进行深度访谈,以期为妇科肿瘤同道提供可落地的治疗策略。

  近期,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化疗药物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一线治疗的适应证正式获批。您认为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取得“全人群获益”的关键因素都有哪些?

  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实现全人群获益的核心突破,源于其作为全球首个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的独特作用机制——通过四价结构同步高亲和力结合PD-1与CTLA-4靶点,在肿瘤环境中形成“免疫细胞桥接”效应:PD-1结合臂阻断PD-1/PD-L1通路,重新激活T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杀伤能力,CTLA-4结合臂可阻断T细胞表面的CTLA-4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B7分子的结合,从而使B7能高效地与T细胞上的CD28结合,激活T细胞并促进其快速增殖,最终促进更多效应T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强效杀灭肿瘤细胞。还有,Fc沉默设计则最大程度消除了潜在的ADCC、ADCP和CDC效应,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满足临床安全性需求。

  以上结构和作用机制优势直接驱动了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的深度缓解:COMPASSION-16研究结果显示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可有效提高肿瘤缓解率,其中ITT人群ORR高达82.9%(vs 68.6%),CR患者比例达35.6%(vs 22.9%),超1/3患者达到肿瘤完全缓解。高CR率不仅预示生存获益,更为后续治疗创造了窗口。

  当然,最终这一成果的可靠性更得益于研究的严谨设计,比如预设全人群与关键亚组分析(覆盖PD-L1阴性、贝伐不适合等传统弱势人群),采用独立中心盲态评估(BICR)减少评估偏倚等。正是这种科学机制与研究设计执行的闭环,推动了卡度尼利单抗实现了全人群覆盖,革新了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治疗格局!

  您如何评价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在贝伐珠单抗不适用人群中的价值?

  基于GOG-240研究结果,贝伐珠单抗已经被国际指南推荐为晚期宫颈癌系统治疗的标准药物,但真实世界研究显示40%患者因未控制的高血压、血栓事件或严重蛋白尿等无法适用贝伐珠单抗,此类患者长期面临生存困境。既往研究提示,针对贝伐珠单抗不适用的晚期宫颈癌患者,在接受传统含铂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药物一线治疗可有效延长中位总生存期(OS)。

  令人振奋的是,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为这一人群带来了革命性突破:2025年ASCO公布的COMPASSION-16研究亚组数据显示,贝伐珠单抗不适用患者接受卡度尼利联合化疗后中位OS达28.2个月(95%CI 17.5个月-NE),较单纯化疗组(15.1个月,95%CI 12.2个月-17.6个月)绝对延长接近一半,死亡风险降低50%(HR=0.50)。

  这是全球首个在大型Ⅲ期研究中针对贝伐珠单抗不适用人群实现中位OS突破2年的疗法,所以本次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获批一线治疗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是我国宫颈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价值不仅在于填补临床空白,更在于改写治疗结局,为临床和患者双方增加了治疗信心。

  尤其是在目前治疗技术不断突破和迭代的背景下,临床医生的可选择手段日益增加,而为每一位患者选择获益最大化的治疗方案是每一个临床医生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而言,很高兴卡度尼利单抗的“全人群获益优势”能为更多既往选择有限、疗效受限的患者带来更多长生存希望!期待临床医生在面对特殊群体时,能用好这一新型强效武器,让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长!

  卡度尼利单抗等创新方案的获批和应用标志着宫颈癌系统性治疗的快速迭代。您认为妇产科医生应如何高效更新知识体系、掌握前沿治疗手段?

  宫颈癌系统治疗已进入创新药物的快速迭代期,以卡度尼利单抗为代表的PD-1/CTLA-4双抗等方案正重塑临床实践。面对这一变革,妇产科医生需构建“指南为锚、实践为翼、循证为核”的知识更新体系,快速掌握最新治疗理念。

  首要“捷径”是及时学习权威指南与共识。比如随着《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2025》、《复发转移性宫颈癌诊疗指南》将卡度尼利联合方案新增为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一线治疗的1类推荐,无论PD-L1表达状态,其“免PD-L1检测全人群适用”的特性正式确立为标准路径,这意味着医生需率先调整治疗观念,即从‘选择治疗’到‘无差别获益’,最大化覆盖患者、服务患者。当然,实践转化需多维协同。青年医生可通过CSCO年会巡讲、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培训等平台深度解读指南更新要义,同时结合真实世界证据优化irAE管理路径,将日常诊疗转化为科学证据。更深层的更新动能在于“治疗目标升维”。比如卡度尼利单抗将晚期患者CR率提升至35.6%,推动治疗目标从姑息控制转向深度缓解,这要求医生不仅关注方案选择,还需掌握缓解后管理策略(如CR患者维持治疗时长、寡转移灶局部干预时机)。

  总之,唯有将指南内化为行动力,让创新药从“获批”走向“用好”,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2030”宫颈癌生存率提升目标。

  最后,请用一段话来表达对于本次卡度尼利单抗一线适应证获批的感受?

  “宫”无不克,一线新生!热烈祝贺卡度尼利单抗获批持续、复发、转移宫颈癌一线适应证。卡度尼利单抗一线适应证的获批,让PD-L1阴性、贝伐珠单抗等特殊群体患者同样获得了长生存的希望,标志着我国晚期宫颈癌治疗正式迈入“全人群获益”的新时代

  结语

  从机制创新到循证落地,卡度尼利单抗凭借COMPASSION-16研究彻底改写了持续/复发/转移宫颈癌的一线治疗格局,更让PD-L1阴性、贝伐珠单抗不适用等既往预后较差的患者拥有了延长生存的可能。随着指南更新、医保落地与真实世界证据的累积,期待全国妇产科同道以循证为帆、以患者为中心,将“全人群获益”从纸面共识转化为每一位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命长度与生活质量,共同向“健康中国2030”宫颈癌五年生存率提升目标加速迈进。

  刘开江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 妇瘤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委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委会 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委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分会 常委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内镜学组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科内镜专委会 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 副主委

  中国医促会妇产科分会 副主委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科加速康复外科委员会 副主委

  上海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 副主委

  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 秘书长

  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内镜学组 副组长等职

  先后主持国自然1项,省、部级课题8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 文章16篇,主编及副主编专著5部,参编教材、专著7部 。本学科相关指南主编、副主编8个。多家国内核心期刊编委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