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数据安全3.0专刊》正式发布
破界.立新.引领
数据要素时代的安全范式
在人工智能高速演进、数据资产化持续推进、合规监管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数据安全正在进入以“要素流通与价值保护”为核心的新阶段。
传统以边界防护为主的安全模式,已难以覆盖数据流动过程中的资产属性、复杂场景与精细合规需求。围绕这一趋势,绿盟科技(300369)推出《绿盟数据安全3.0专刊》,从趋势判断、体系构建、技术创新与实践案例四大维度,系统呈现我们对数据安全未来的思考与行动。
01
破界之思:重新定义数据安全边界
数据安全3.0阶段呈现五大关键特征:
数据资产化:数据具备生产要素属性,可被运营、定价、流通;
场景多元化:需求扩展至金融、政务、能源、电力、智算中心等关键行业;
威胁复杂化:攻击方式演进至API滥用、大模型数据窃取等新型形态;
合规精细化:《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落地,要求可分类、可审计、全链条可控;
技术融合化:安全与AI、大数据深度协同,推动平台化、智能化发展。
“边界”不再是终点,数据的每一次调用、共享、分析,都必须被可信守护。
02
立新之策:绿盟数据安全3.0能力体系
基于行业趋势与实践经验,绿盟科技提出数据安全3.0体系化创新路径:
治理体系化
对标政策要求,构建分类分级、数据授权、全流程治理能力
防护场景化
围绕公共数据流通、智算中心运行、企业文档防护等重点场景,提供贴合业务的安全方案
运营智能化
打造数据安全运营平台,实现安全态势可视、审计分析自动化、响应处置闭环化
聚焦前沿方向,绿盟科技布局LLM大模型数据安全、可信数据空间、API绿色安全技术等核心能力,全面支撑数据要素高质量流通。
03
实践落地:来自一线场景的安全思考
专刊收录金融、政务、电力等多个领域的典型案例,深度剖析安全能力如何嵌入关键业务场景:
政务数据共享:如何构建多部门协同下的数据全链条安全防护体系
电力交易平台:如何识别复杂流程中的数据安全风险,实现建模与响应
大模型训练:如何实现数据的分级分类、隐私保护与流通可控
银行保险机构:如何从“被动合规”走向“主动治理”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