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稀土磁材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上游矿山资源篇
2025年7月30日,华西证券(002926)发布了一篇稀土磁材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上游矿山资源篇。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全球稀土资源集中度较高,产储均集中于中国: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稀土在地壳中储量相对丰富,但可采储量却不如大多数其他矿产品,2024年全球稀土储量估计为9000万吨(折稀土氧化物,后同),其中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占比为48.41%。从产量看,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为39万吨,其中中国产量为27万吨,占比为68.54%。总体来看,全球稀土资源高度集中,且中国稀土(000831)产储均位于全球第一。且根据国际能源署《2024年全球关键矿物展望》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为全球提供占比为51%的轻稀土产量,位居第一,澳大利亚贡献18%的产量,位居第二。 1986年至今,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的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在1985年之前,美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80年代初,中国稀土产量仅2500吨。到了21世纪初,中国稀土产量达到了8万吨,是80年代的32倍。1986年至今,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的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我国目前开采利用的稀土矿主要分为矿物型和离子型两大类型。按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管理相关规定,原国土资源部自2006年起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2006年至今,我国轻稀土开采配额复合增速为6.33%,中重稀土开采配额复合增速为4.49%,二者看似增速区别没有那么大,但如果我们分时期看可以明显发现二者的开采配额增速时间分布完全不同。2006年至2017年,我国轻稀土开采配额复合增速为0.90%,中重稀土开采配额复合增速为6.59%;2017年至2024年,我国轻稀土开采配额复合增速为14.14%,中重稀土开采配额复合增速为0.85%。中重稀土开采配额自2018年至今维持不变,而轻稀土保持了较快增长,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稀土矿开采方针,对于储量大的轻稀土资源,在注重保护环境的同时,可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储量小、战略性强的中重稀土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建立重要稀土资源战略储备的长效机制。 中国稀土矿进口主要依赖美国,氧化稀土进口主要依赖缅甸。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5H1,中国共进口5.74万吨稀土,同比减少20%,主要原因是MPMaterials于2025年4月17日公告已停止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以及缅甸进口量变少。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其中,进口量前三位商品分别是稀土金属矿、钍矿砂及其精矿以及稀土氧化物,进口量分别为1.88万吨、2.69万吨、2.88万吨,分别同比变动-33.3%、+94.55%、+1.64%。其中美国是我国稀土金属矿主要进口国,美国上半年出口1.87万吨稀土金属矿至中国,占中国进口量的99.33%。缅甸为我国稀土氧化物最主要进口国,2025H1,出口至我国的量为1.79万吨,占我国稀土氧化物进口量的62.23%。
受益标的
缅甸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在产的稀土矿经过多年的无序开采,矿产品位逐步下降;再加政治方面存在不稳定因素,长期来看缅甸进口供给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综合来看我们预计全球海外新稀土矿未来2-3年内实际放量或较为缓慢。美国政府积极重建本国稀土产业链,但短期看,考虑到海外稀土产业链相关产能释放仍需时间及我国新增产能规模,中国仍主导全球稀土供给,在我国稀土供给增速放缓且将进一步稳定的背景下,全球稀土供给或有所收缩。此外,我国仍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且美西方稀土产业链的整体规模远低于我国,其产业链均不完整并存在明显短板。随着中美贸易协议的签订,中美关系或有所缓和,后续需观望外国企业稀土出口许可证的审批进度及我国稀土开采指标的发布。受益标的有【中国稀土】【北方稀土(600111)】【广晟有色(600259)】【盛和资源(600392)】【包钢股份(600010)】【中科三环(000970)】【正海磁材(300224)】【金力永磁(300748)】【英洛华(000795)】【大地熊】【中科磁业(301141)】【银河磁体(300127)】。
风险提示
稀土:
1)国内稀土指标额度增速超预期风险;
2)海外产能扩张超预期风险;
3)各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4)稀土价格波动风险。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