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发展助力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2025-08-01 05:51:04 来源: 新华日报

  □ 罗清云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当前,“双碳”目标正在催生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新一轮科学技术变革。传统工程教育开始从单一技术赋能向绿色赋能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是对“双碳”目标的有力响应,更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理应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着力培育新时代绿色工程师,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让技能报国成为时代强音。

  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高校应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成立绿色工程师培养委员会,负责绿色工程教育政策措施的协调、制定和决策,以及重要问题的协商解决等。组建绿色工程教育专家工作组,负责绿色工程教育实施工作的研究、规划、指导、评价,并参与具体教学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的论证。遵循行业需求和绿色工程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绿色人才培养标准。该标准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照标准制定相关培养方案,设置明确、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进度安排,以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队伍建设是完善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切实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发与绿色工程教育要求相匹配的教师培训课程,加大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及培训的激励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科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工程教育体系,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通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其工程伦理观念,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系统地学习绿色工程相关科学原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例如,设置“绿色工程导论”“绿色材料基础”“碳中和技术导论”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注于特定研究领域,紧密围绕该领域的绿色技术和实践技能开展教学活动。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协同作用,形成层次分明且有机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应突破学科界限,构建融合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设计等多学科课程体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育其跨学科的认知思维。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有效评估绿色工程教育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学习成效、教师教学质量以及课程内容适应性等多个方面。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并优化课程体系,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精准达成。

  拓展教学方式,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应紧密结合产业需求、生产实际和专业前沿课题,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认知技能和专业知识在特定情境中有效整合。搭建“场景化、问题导向、全过程”的绿色工程育人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绿色产业学院、绿色工程实验中心等育人平台,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全程参与工程实践活动,深入理解绿色技术的实际应用。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工作,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设立绿色工程基金,鼓励学生参与绿色工程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对接社区服务合作,将社区纳入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绿色工程优势解决社区实际问题,如节能改造、环境工程检测等。

  深化学术合作,推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联合科研院所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绿色技术科研中心,加强绿色工程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以培育绿色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开设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项目,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研训练和专业指导。搭建绿色工程教育科研平台,整合实验室资源、科研设备和数据资源,为科研团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技术支持,从而提高科研效率。建立科研成果与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课程建设促进科研创新,同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动赋能。积极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的重要任务,主动参与国际绿色技术科研合作,并通过合作办学方式,引入国际先进的绿色工程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

  营造绿色校园文化,厚植一流人才培育沃土。绿色校园文化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方面,绿色校园文化为高校绿色工程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和案例资源。校园内的绿色建筑设计、节能系统、生态景观规划等,均是对绿色工程理念的直接体现。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沉浸式体悟绿色工程的现实益处。另一方面,绿色校园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绿色工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校园规划到日常管理,从教学活动到校园生活,全方位贯彻绿色价值导向。通过打造绿色校园文化空间载体,例如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提升校园生态品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绿色低碳主题讲座、垃圾分类、环保志愿服务等,鼓励学生创建校园绿色团体、绿色科研团队(联盟),引导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绿色校园文化氛围。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25年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5DC1880〉阶段性成果)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