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道46:低空经济新航道

2025-08-01 21:33:37 来源: 普华永道

  前言

  当一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从深圳垂直升空,20分钟后稳稳降落在珠海,一条跨海跨城的“空中走廊”就此诞生。

  这一幕不但是大湾区低空经济的生动画面,更预示中国先进制造业正通过“新航道”连结全球。早前,普华永道以“低空经济为核心,双链融合”为主题于北京参展第三届链博会,笔者作为代表团之一,见证这万亿级赛道的深层逻辑与中国机遇。

  带动周边产业价值

  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构,普华永道研究预测,到2035年,制造业领域预计将为全球 GDP贡献超34万亿美元。其中,低空经济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政府长期投入决心强,能带动可观的周边产业价值。

  具体来看,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可直接拉动基建经济(例如,深圳宣布到2026年,低空起降设施由249个增至1,200多个);通信导航技术发展巩固中国通信领先地位;航空产业链相关技术加速进步,缩小与欧美差距;服务应用在物流、巡检、文旅等领域提升效率与创造新业态(例如,快递外卖无人机在深圳12个城区实现“15分钟送达”,配送效率提升300%);空域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或衍生新商业模式;同时还能推动企业转型和促进就业,重构区域经济生态。

  低空经济辐射海外

  目前中国低空经济已实现海外辐射,中国的无人机及eVTOL企业在全球市场开展业务并已占据可观份额。低空经济要培育全球市场,需要各个地区共同建立标准,确保安全合规性的互通,并且为企业提供试验的土壤。

  其中,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政策较开放,如迪拜 “Sandbox”机制允许测试未认证机型;在东南亚,一些中国企业在泰国等地也已谋求到合作伙伴,目标是尽早在试点区域内启动实际运营。

  中国低空经济要实现全球竞争力,必须同时做到“本地化扎根”与“全球化连结”,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助力。一方面,要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生态,必须依托完整、可持续的本土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这包括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适航认证、平台运营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协同。另一方面,很多关键环节仍处在不断反复运算阶段,离不开国际领先经验、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引入与合作,中外技术和企业合作将对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制造业数十年缩影

  低空经济的爆发,本质上是中国先进制造业数十年积累的缩影。大湾区能够在eVTOL领域取得领先,离不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溢出效应,传统制造的精密工艺与新兴场景的极端需求在此交汇。笔者认为,跨国企业投资于中国,正是看中这种“制造能力+应用场景” 的叠加优势。

  在链博会现场,普华永道特别设置“中国企业世界成功”案例展区,呈现智慧出行、物联网家电等领域的全球化案例。这些实践共同指向一个事实:中国供应链的竞争力已从成本效率转向“技术反复运算速度×生态协同深度”。

  在绿色转型与数字化的双重驱动下,低空经济不仅是一条新赛道,更是一把标尺,丈量着中国制造在价值链上不断攀登的进程,共同构建可持续的低空经济发展。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