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闪耀机器人世界杯
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市,宽敞明亮的比赛馆内,3台身着统一队服的中国制造人形机器人在仿真赛场上缓步推进。它们精准传球、灵活配合,虽然动作不算迅捷,但步步均有章法。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机器人世界杯上,中国高校代表队一展风采,他们以“自主感知”和“智能协作”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作为目前世界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机器人技术赛事之一,2025年机器人世界杯吸引了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选手,涵盖机器人足球、机器人救援、工业应用、家庭服务等多个比赛项目,现场观众超过15万人次。
人形机器人组别的比赛最受瞩目,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中国5支高校代表队集体亮相。本届赛事首次全面采用3对3“无保护”全自主竞技模式,机器人在比赛中不再配备跟随人员,所有动作均需自主完成。
“这一新赛制对各队提出更高要求。”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机器人控制实验室研究员赵明国向本报记者介绍,“要做到完全自主,首要挑战是硬件足够可靠,经得住摔、扛得住撞;其次,机器人必须能在跌倒后自主爬起,保持比赛连贯性;再者是对环境的感知力,能快速识别球、球门及障碍物;最后是要具备全方位运动与处理球的能力。”
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队长杨少帅对此也深有体会。“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机器人世界杯,新的比赛规则对机器人稳定性要求更高。”他说,“我们在算法中加入更多传球挡拆配合,并选用加速进化出品的T1机器人平台。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提升,是在比赛中取得优势的关键。”
“今年中国代表队在实体机器人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赵明国介绍,清华火神队获得人形组成人组冠军和技术挑战赛第一名,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获得亚军。清华THMOS和浙江ZJUDancer队也分别在各自组别中斩获亚军。“无论是硬件平台还是人工智能算法,中国方案都在引领发展,展现出中国在自主机器人平台领域的雄厚实力”。
同时,中国企业的相关技术积极助力国际队伍升级。今年德国Boosted HTWK队在小型尺寸组中使用了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K1机器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队也在成人组比赛中选用了T1机器人。“采用中国技术的机器人非常稳定、硬件故障极少,这对比赛至关重要。我们对加速进化的机器人平台非常满意。”德国队队长里科.蒂尔格纳称赞。
加速进化副总裁赵维晨介绍,公司自研的机器人平台集成了高强度外壳、先进感知算法、强化学习框架等功能,既适用于顶尖高校研究,也在逐步向中学教育与开发者社区推广。“在政策加持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我们希望以开源平台与全球生态共同进步”。
赵明国特别强调,此次带队参赛,最大的收获是“坚持创新”的回报。“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技术的不断积累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进化’正是由火神队前队员创办的企业,这些年轻人正在用产业化成果反哺学术,推动机器人产业不断向前”。
“其他国家的参赛队伍经验丰富,我们进行了许多交流,很多算法思路让人眼前一亮。”杨少帅说,“我相信,技术的碰撞与融合将让机器人世界杯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智慧竞技场。”
(本报巴西萨尔瓦多电)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