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黄金来自核电厂?一年能产5吨
核电站一般和放射性重金属铀或钚打交道,而美国一家聚变能源初创企业声称,他们已经掌握了“炼金术”,能够将金属汞转化为黄金。在最近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中,名为马拉松聚变的公司提出,可以利用聚变反应中释放的中子、通过一个核嬗变的过程来制造黄金。
在我国的核电领域,有个“黄金人”的内部梗。说的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型商用核电站起步的时候,需要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核电站高级管理、运行、安全、技术、维修、培训等人才。这些“种子选手”被送到法国培训,平均每人的培训费约130万法郎。在当时国家外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按当时的金价折算成等值的黄金,其重量接近一个成年人的体重。于是,这些筚路蓝缕的开拓者也有了“黄金人”的称号。
“黄金人”为中国商用核电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我国并网运行的核电机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并网机组总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在建核电机组连续18年位居全球第一位。这说明当年花在这些开拓者“黄金人”身上的投资,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核电站甚至可能成为另一个金矿,成为黄金的来源。
核电站一般和放射性重金属铀或钚打交道,而美国一家聚变能源初创企业声称,他们已经掌握了“炼金术”,能够将金属汞转化为黄金。在最近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中,名为马拉松聚变的公司提出,可以利用聚变反应中释放的中子、通过一个核嬗变的过程来制造黄金。
炼金术千百年来一直让人趋之若鹜,从物理学家到化学家都没有放弃这种“造物”的尝试。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利用粒子加速器合成了黄金。比如今年早些时候,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就表示,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内的高速近距离碰撞中观察到铅原子转变为金。但这种“科学炼金术”只存在于大科学装置中,黄金产量微小,成本极高。
相比之下核电站炼金已经更贴近从实验室领域进入工业领域。马拉松聚变公司的设计是,在核聚变方案的增殖包层中引入一种汞同位素汞-198,并利用高能中子将其转化为汞-197。汞-197是一种不稳定的同位素,大约在64小时后衰变为金-197,这是金的唯一稳定同位素。该公司的技术专家表示,这意味着未来采用这种方法的聚变发电厂每吉瓦发电量每年可以生产5吨黄金,而且不会降低系统的发电输出。按当前价格计算,他们估算这部分黄金的价值大致相当于所发电力的价值。这样一来,就有可能让核电站的收入翻倍。
一年能产5吨黄金已经是个大矿,关键是核电站可以多来几座,加起来的产量足以让矿山巨头颤抖。这种把核电站批量变成大型炼金装置的画面太美,不过在实现之前也还需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黄金来自核聚变,可控核聚变是未来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现实是还没有成熟的装置能够让聚变实验产生的能量超过其消耗的能量。一些科学家认为,核聚变发电站距离实现仍需数十年,这也意味着电站炼金至少也还要等那么长时间。其次是理论上这类方式生成黄金可能会带有一定的放射性,目前估计“聚变炼金”生成的黄金需要储存14到18年,才能被认定为完全安全。
无论如何,当炼金术从小巧的坩埚演进到大规模电站层面,充满工业风的想象、以吨计算的产量,都已经把“科学炼金”带入另一个层面。当年的“黄金人”会喜欢这种场景。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