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动能加速!7月增速6.7%创年内新高,工业机器人出口强势
海关总署8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保持向上向好势头,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7月单月进出口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较今年前6个月加快了0.6个百分点,增速比6月加快1.5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
在7月的进口贸易中,金属矿砂、原油等重要原材料的进口量明显增加,体现了国内生产活动的高度活跃与需求增长。出口方面,7月机电产品出口金额13887.2亿元,去年同期为12762.0亿元,同比增长8.8%。集成电路出口金额1283.7亿元,去年同期985.6亿元,同比增长30.2%。可见我国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具备不俗的竞争力。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外贸整体规模再上台阶,前7个月进出口总值达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说明二季度以来的复苏动能正在持续增强。7月单月进出口3.91万亿元、增长6.7%,出口增长8%、进口增长4.8%,表明内外需均在回暖,尤其是出口表现强劲,反映出我国供应链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依然稳固。”抗风险能力增强
从贸易方式看,今年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6.44万亿元,同比增长2.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4%,加工贸易和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分别增长6.3%和6%。
从贸易伙伴来看,前7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4.29万亿元,增长9.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7%,继续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35万亿元,增长3.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
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3.29万亿元,增长5.5%。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不仅为各国提供了优质产品和服务,也为全球产业链的韧性和稳定提供了保障。
江瀚表示,对东盟、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实现9.4%、17.2%、16.3%的高增长,说明我国外贸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有效对冲了欧美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
从经营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57万家,增加8.5%,可见中国市场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同时,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也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前7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4.68万亿元,增长7.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7.1%,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04万亿元,增长8.7%,占出口总值的65.6%;进口4.64万亿元,增长4.7%,占进口总值的44.7%。
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46万亿元,增长2.6%,占外贸总值的29%。其中,出口4.1万亿元,进口3.36万亿元。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今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9.18万亿元,增长9.3%,占出口总值的60%。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8236.2亿元,增长1.1%;集成电路7784.5亿元,增长21.8%;汽车5134.6亿元,增长10.9%。
前7个月,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超5万亿元,其中,出口高端机床增长23.4%,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2.2%,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17.2%。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绿色低碳“新三样”,出口额增长14.9%。
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41万亿元,下降0.8%,占我出口总值的15.7%。可见,我国外贸结构正在向高技术跃迁,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我国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占比提升至六成,尤其是集成电路和汽车等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显著;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和出口额略有下降,显示出口正由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升级。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外贸运行保持向上向好势头。
展望今后几个月的外贸形势,江瀚认为内需扩大将带动进口增长。“外部环境仍存不确定性,可能对出口形成扰动,但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为稳定外需提供了战略纵深。其次,内需提升将带动进口增长,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工业生产、技术升级对高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需求旺盛,进口有望保持温和扩张。”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