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建筑革命:MiC建筑如何重塑现代建造业

2025-08-08 19:13:03 来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传统建筑模式正面临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多重挑战。如何以更快速度、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方式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模块化集成建筑(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MiC,即“模块化集成建筑”,是一种将建筑拆分为多个独立模块,在工厂内完成结构、装修、水电、设备管线等全部工序后,再运输至现场进行吊装拼接的先进建造方式。与传统“现场浇筑、逐层施工”的模式不同,MiC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将建筑过程从工地转移到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工厂,大幅提升了建造效率和质量可控性。

   MiC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度的工业化与标准化。在工厂环境中,模块可以并行生产,不受天气影响,施工精度可达毫米级,有效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常见的误差和返工问题。同时,由于大量湿作业被前置到工厂完成,施工现场的噪音、粉尘和建筑垃圾显著减少,真正实现了绿色建造。

  近年来,MiC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尤其在保障性住房、应急医院、学生公寓等对工期和品质要求较高的项目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地已广泛采用MiC建造公共住房,而中国也在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中建海龙等企业成为该领域的先行者。

  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启德世运道简约公屋项目——香港迄今规模最大的简约公屋工程。该项目由香港房屋局及建筑署主导,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设计建造,并采用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海龙”)的MiC技术。作为香港特区政府“简约公屋”计划中单位数量最多的工程,该项目自2023年12月动工,仅用19个月便完成了3栋17层住宅的主体结构建设,其高效推进的背后,正是中建海龙MiC技术的强大支撑。

  该项目地处前启德机场旧址,地质复杂、文物保护要求高,施工难度极大。项目团队采用“非撞击式打桩”与“撞击式打桩”结合方案,并创新应用“铁模加铝模混搭”工艺,优化施工流程。更重要的是,约70%的建造工序在中建海龙位于珠海、江门的智能工厂完成,通过标准化生产保障品质,再运至现场高效组装,实现了“工厂造、现场装”的工业化建造新模式。

  更值得称道的是,该项目不仅是速度的胜利,更是绿色可持续的典范。中建海龙提供的MiC模块支持100%拆卸与重复利用,极大减少了建筑废弃物,为香港探索循环建筑体系、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项目的成功,标志着MiC技术在香港的成熟应用,也为全球高密度城市的住房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MiC建筑将更加高效、灵活和环保。从工厂端的BIM设计、机器人焊接,到工地端的智慧管理平台,建筑全过程正迈向全面数字化。可以预见,MiC不仅将改变“建房子”的方式,更将重塑城市发展的节奏与形态,为应对全球住房危机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