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动交通智能充换电网络专业委员会在京召开车网融合安全技术论坛
2025年8月6日下午,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动交通智能充换电网络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车网融合安全技术论坛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专委会主任委员、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教授黄学良,专委会秘书长、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IEEE PES中国区创始人薄志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充电联盟执行秘书长邹朋以及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电网企业和制造单位的100余位委员、嘉宾及学者参会交流。论坛由王文主持。
樊涛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与能源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加速重塑全球交通与能源格局,随着车-路-云-网协同场景的日益复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网络防护等挑战愈发凸显,本次论坛以“构建可信互动未来”为主题,正是为了凝聚各方智慧,共商车网融合安全之道。专委会将始终秉持服务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宗旨,推动电动交通充换电行业的创新发展。
王文指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与交通电动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已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当前,车网互动正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信息安全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
薄志谦介绍了IEEE PES在电力与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强调了中国学者在国际电力能源领域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他鼓励与会者加强跨国界的技术协同与标准共建,共同推动车网安全体系的全球化发展。
邹朋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在布局合理性、服务质量提升、技术创新突破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而车网互动与信息安全作为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模式,正日益受到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开迈斯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周显涛指出,车网互动技术是驱动能源转型与交通革命的关键,信息安全是车网互动的生命线,唯有筑牢安全防线,才能保障其长远发展。
论坛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围绕车网融合安全技术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平台运营与数据分析优秀专家李曜分享了《打造全环节高鲁棒性的充电服务网络》的报告,介绍了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在数据安全、AI安全防护以及设备安全方面的实践经验。
李曜作报告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党委书记魏建国教授在《智能电桩与智能车安全现状与未来》的报告中,分析了智能电桩与智能车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并提出了未来技术突破方向。
魏建国作报告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穆云飞教授则在《“人-车-桩-路-网”耦合下的智能车网互动技术研究》的报告中探讨了多流耦合优化及调控资源能力的释放,介绍了团队在充电负荷预测、充电设施友好接入、多网络耦合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穆云飞作报告
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陈思分享了《车网融合中的信息安全课题》报告,剖析了行业安全挑战与破局路径。
陈思作报告
南京清辰绿能科技有限公司杨琦介绍了《充电运营平台安全性解决方案》,展示了涵盖终端设备加固、数据传输加密、异常行为监测的多层防护方案。
杨琦作报告
北京信长城科技(603897)发展有限公司罗燕京分享了《基于商密的车网互联安全体系——数据要素资产化》的报告,介绍了基于国密算法的车网互联安全体系,通过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及操作追溯,实现充电桩作为“可信数据网关”的转型。
罗燕京作报告
论坛同期举办2025年充换电网络技术创新竞赛,8支入围团队参与角逐。参赛团队围绕充换电行业大模型技术、自动抓枪充电机器人、充电设施数字化运维等关键领域展开精彩展示。最终,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大模型”项目凭借其创新性和实用性获得一等奖;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利用AI与区块链深度协同,构建自感知、自适应的安全系统”项目和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极智充项目”获得二等奖;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移动式自动抓枪充电机器人”项目、菲尼克斯(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菲尼克斯支持动力端子和面框可更换的欧标充电枪”项目和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多路共享小直流V2G设备”项目获得三等奖;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智能充电场站控制器解决方案”项目以及国网(辽宁)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充电站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试点项目”获得优秀奖。竞赛由专委会副秘书长、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徐科主持。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行业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产学研用各方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车网融合安全技术的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政策支持,推动车网融合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应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专委会将继续以深化电动交通智能充换电网络领域技术创新、助力“十五五”能源转型目标实现为己任,为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