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410.9亿美元 同比增长1.1%

2025-08-20 17:40:20 来源: 智通财经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41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额241.0亿美元,同比增长5.0%;进口额169.9亿美元,同比下降3.9%。上半年实现贸易顺差71.1亿美元。

  一、出口持续增长,外需稳中有升

  从月度出口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除2月受节日因素显著影响外,其余月份均保持增长态势。这一运行曲线表明行业外需基本盘总体稳固。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加征关税持续扰动全球供应链,4、5、6月我对美出口同比均呈现负增长,尤其4月、5月降幅显著。尽管5月关税政策暂停后6月对美出口环比回升,但上半年对美出口51.67亿美元,同比仍下降4.4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美市场普遍需求旺盛。

  二、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从主要细分类别来看,2025年上半年,除保健康复类产品出口同比微跌外,其余四大类别出口均实现了较为显著的增幅。

  上半年,医院诊断与治疗类产品的出口额达112.3亿美元,同比增长8.2%。其中治疗用呼吸器具、内窥镜、人造关节、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闪烁摄影装置、人工肾、有创式呼吸机、其他人造人体植入物以及手术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实现大幅增长。总体而言,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与制造能力的提升,产品继续凭借其卓越的性价比在全球市场中持续渗透,并向技术密集型不断转型,从而提升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次性耗材出口额达52.7亿美元,同比增长8.0%。其中,橡胶手套、血管支架以及其他人体支架等产品增长明显。

  上半年,保健康复用品的出口量同比增长9.7%,但出口均价同比下跌了10.2%,在此影响下,出口额为46.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5%。其中,按摩器具作为非医疗刚需类产品,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较大,企业被迫采取了以价换量的出口策略,出口价格同比下滑6.0%,出口数量小幅下降0.2%,出口额为21.1亿美元,同比下降6.2%,成为拖累保健康复用品出口最大的细分品类。

  医用敷料类产品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同比增长5.6%。特别是高端医用敷料和渐紧压袜类产品,其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对欧美市场的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

  上半年,口腔设备与材料依旧延续显著增长态势,出口额达9.0亿美元,同比增长9.6%(因HS取码范围调整,同比数据按照2025年新取码范围统计)。从量价关系来看,出口量同比增长8.9%,出口均价同比上涨0.7%,实现了量价双升。其中,牙科器具、假牙以及牙科用X射线应用设备等产品在出口额上实现大幅增长。

  三、市场多元化布局,产品价值壁垒加速构建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延续以欧美日为主导的格局,对前十大伙伴国出口额占全球贸易总额逾五成。其中,美国以51.6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1.44%)稳居首位,但受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影响,对美出口同比下滑4.41%,市场份额较2024年同期收缩2.2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技术密集型品类逆势突破:在国产自主创新支撑下,外科精密仪器、新一代导管及高端敷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对美出口显著增长,同类产品在认证壁垒严苛的德国、英国等发达市场亦同步扩张,标志着国产器械正实质性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准入壁垒。结合新兴市场的稳健增长,“技术破局和市场多元化”已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出海的核心动能。

  2025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医疗器械出口额达4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显著高于医疗器械整体出口水平。在欧盟前十大贸易伙伴中,我国对除荷兰外的其余九国出口额均实现正增长,德国、法国、波兰、比利时、希腊、丹麦等市场同比增速超10%,凸显欧盟需求良好复苏与市场渗透持续深化。值得关注的是,高端医疗设备成为增长新动力,包含PET设备在内的闪烁摄影装置对欧盟出口增长了15倍,其他质谱仪和手术机器人对欧盟出口亦翻倍增长,技术升级推动中国器械在欧洲高端市场持续突破。

  在除美以外传统市场稳健增长的同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在加速布局新兴地区。受益于新兴市场医疗需求升级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深化,国产医疗器械对东盟、拉美、中东、中亚等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出口市场愈发多元化。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对东盟十国的出口额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对越南出口5.0亿美元,同比增长4.5%;对泰国出口4.9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对菲律宾出口4.2亿美元,同比增长8.7%;对新加坡出口4.2亿美元,同比减少8.8%;对马来西亚出口3.9亿美元,同比减少7.5%;对印度尼西亚出口3.2亿美元,同比增长3.0%。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对拉美地区出口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对巴西出口达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对墨西哥出口3.3亿美元,同比下降1.8%;对智利、哥伦比亚、秘鲁、阿根廷均实现两位数出口增幅。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对中东出口额为9.5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对沙特阿拉伯出口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对阿联酋出口2.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对以色列、约旦、阿曼的出口增幅亦均超两位数。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对中亚五国出口额为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对哈萨克斯坦出口1.9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0.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6%。

  四、国产替代趋势持续,自主创新深化重构进口格局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延续下行趋势,总额达169.9亿美元,同比下降5.7%,连续三年维持负增长态势。在技术升级与政策引导双重驱动下,国产替代格局加速从中低端耗材向高端设备领域跃迁:体外诊断试剂(海关编码:38221900)作为最大进口品类,进口额同比下降-19.4%,主因IVD国产化率提升及集采政策倾斜;医用影像设备替代尤为显著,彩色超声波诊断仪进口额同比缩减5.7%、X射线应用装备进口额同比骤降30.6%,反映国产设备技术突破的挤压效应;高值耗材(如人造关节、血管支架等)因带量采购国产占比要求及本土成本优势,进口额下降亦较为明显。可以看出,国产替代主战场正在逐步转向医疗器械的前沿领域,例如高阶影像系统以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不过从短期来看,国产器械仍需在高端传感器、精密零部件等领域深化国际协同突破。

  2025年上半年,美国、德国、日本仍是我国医疗器械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合计占比49.6%,较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进口市场集中度保持降低的同时自美、德、日三国的进口额同比均下降,且降幅高于整体平均水平。

  在进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中,我国医疗器械自墨西哥和法国的进口额同比增长,其余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我医疗器械自东南亚和南美等地区的进口增速明显,一方面源于墨西哥因美国企业中转避税及本土化生产形成短期增长亮点,但更深层动力来自全球产业链多极化重构——包括东南亚RCEP区域一体化红利、南美政策驱动型基建投资,以及中国企业的主动产能布局与技术输出等。

  五、国际环境变幻交织,坚定“创新+全球化”双驱动

  当前,国际局势以及外贸环境变幻交织、国际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各类挑战纷至沓来。贸易限制措施及非正常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致使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复杂环境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与全球化战略双驱动。

  据国家药监局最新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已有45个创新医疗002173)器械获批上市,其中国产产品占比高达83.3%。国产企业在传统外资优势领域实现全面突围——在心脏电生理领域,国产PFA设备与国际巨头同步竞争;神经介入方面,国产密网支架性能比肩国际顶尖产品。与此同时,头部企业陆续攻克高端领域“卡脖子”技术,联影医疗推出全球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标志着我国打破欧美企业在超高场磁共振设备领域的长期垄断,并通过FDA和CE认证;恒瑞医疗攻克ECMO膜肺材料PMP膜丝工艺,实现全产业链国产替代……

  面对美国加征关税、技术封锁等非正常竞争手段,中国企业以“技术梯队+全球布局”重构竞争秩序。联影医疗已在全球构建起“7大区域备件枢纽+32个国家库”的全球服务网络,通过美国、荷兰、阿联酋、马来西亚等战略备件中心辐射全球市场;微创手术机器人进入欧美及“一带一路”30国,通过5G远程手术技术输出“中国方案”;迈瑞医疗300760)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进行全球化战略推进,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设备之间的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带到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医院。越来越多的国产医疗器械通过营销国际化、服务本地化打造自主品牌“出海”;与此同时,也有更多企业探索将供应链和生产制造进行海外本地化部署,构建"研发-生产-服务"全球协同生态。以技术主权突破壁垒,以生态协同穿透变局,中国医疗器械正以"技术创新+全球化"的双轮驱动,在国际竞合新局中重塑产业话语权。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