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亲测!消费贷额度可达千万?高额度下还需警惕这些风险

2025-08-20 18:05:56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消费贷市场竞争焦点正从“利率战”转向“额度战”。

  南都湾财社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随着消费贷利率被严控在3%的“红线”内,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纷纷调整策略,100万元额度的消费贷产品已并不罕见,部分银行甚至推出额度高达1000万元的同类产品,大额度正成为银行争夺消费贷市场份额的核心抓手。

  不过,看似宽松的额度背后,申请门槛并未降低。记者了解到,这类高额度消费贷普遍附加多重申请条件,审核标准严苛,这也不难看出,当前银行在消费贷领域的竞争逻辑已从“广撒网”吸引客户,转为精准抢占和深度挖掘优质客户与高净值客群。

  消费贷额度战来了

  最高可至千万元?

  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线上查询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的官方APP,结合线下联系客户经理沟通后发现,当前消费贷市场的额度“天花板”正持续向上突破,且银行针对不同消费场景推出的产品,在额度、利率与期限上呈现出差异化特点。

  某国有行在其APP展示的一款消费贷产品信息显示,该产品年利率低至3%起,最高可贷额度达10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能覆盖60个月(即5年);值得注意的是,100万元的额度已非个例,记者在多家国有行APP上查询时发现,其主流消费贷产品标注的最高额度均能达到这一水平。

  在抵押类消费贷领域,额度突破更为明显。某国有行推出的“房抵贷”,年化利率同样维持在3%起的低位,常规申请的最高额度为100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可延长至120个月(即10年),该行客服进一步向记者透露,若客户资质达标并通过人工专项审批,该产品的额度最高可提升至1500万元。

  另有一家国有行推出的“房抵组合贷”,则直接将最高额度标注为1200万元,产品说明书中明确,若资金用于消费,最长可贷7年,若用于经营,最长贷款期限为10年,且符合条件的借款人还能享受额外的优惠利率,不过该产品有明确的担保要求:借款人须以自有房产作为抵押,同时资金需用于个人合法合规的经营或消费用途,不得挪作他用。

  股份制银行也紧跟“百万额度”趋势,且积极布局细分市场。如,某股份行专门针对汽车消费推出的贷款产品,单笔贷款最高金额可达3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0个月,能满足不同客户的购车资金需求。

  在城商行中,则有银行聚焦家装等贴近民生的场景,某城商行推出的家装专项消费贷,最高可贷100万元,年化利率为3.5%,最长贷款期限5年;还有城商行的100万元额度消费贷,年利率最低仅3%,产品宣传页上直接标注“您的家庭贴心备用金”。

  记者亲试!

  银行“掐尖”优质客户?

  然而,这些标注着百万甚至千万额度的消费贷产品,看似“诱人”,实际申请门槛却并不低。社交平台上,一位来自江苏的网友直言“根本批不了,线上申请都是秒拒”,道出了不少用户的心声。

  南都湾财社记者也亲身尝试了某国有行“房抵贷”的申请流程。记者通过提供广州市房产信息进行抵押及稳定工作证明进行申请,然而,这款宣传中最高额度达1000万的产品,经过线上系统审核后,最终仅获批200万元,与宣传的“天花板”额度相去甚远。

  此外,部分银行还在产品介绍页面明确标注限制条件,例如30万元以上的贷款申请,需借款人前往附近网点提交纸质材料,无法通过线上渠道直接办理。

  “银行审批消费贷,会综合评估申请人的个人征信、公积金缴纳情况、收入稳定性等多重因素,只有工作稳定、还款能力强的优质客户,才更容易获得高额度。”某银行贷款部工作人员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此前市场上出现的部分高额度消费贷产品,还隐含着特定客群限制,例如仅面向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客户、代发工资客户,或已纳入银行“白名单”的优质客户开放,普通客户难以直接申请。

  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房产抵押类贷款之所以额度普遍较高,核心原因在于有房产作为抵押物,银行风险相对可控;而针对企业主推出的部分贷款产品,除了评估个人资质,还会额外审核其名下公司的流水、经营状况,综合判断还款能力后再确定额度。

  对于APP上展示的高额度,上述工作人员坦言“有时APP的信息只供参考”,实际审批额度需结合客户具体资质动态调整。

  “消费贷高额度”话题也引发了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网友发帖发问“消费贷单笔真的能批100万元?”,从网友反馈来看,能获批100万元大额消费贷的情况并不普遍。有网友表示“只有条件特别好的个别案例能批到100万”,更多人则称“常规审批额度集中在30万-50万元”,还有网友直言“不是体制内、事业单位等编制内工作,很难贷到高额度”。

  不难看出,这类大额消费贷产品更倾向于优质客户。博通咨询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大额消费贷受众主要是那些信用记录良好且有较高收入水平的人群,这类人群虽然财务状况稳定,但在面对教育或医疗等大额支出时仍可能需要额外的资金支持”。

  他补充道,这实际上反映出银行在当前环境下的一种精细化运营思路,通过向信用最佳、还款能力最强的客户提供高额贷款,以期降低风险并锁定优质客户资源。

  利好政策频出

  风险不能忽视

  事实上,当前银行在消费贷领域“拼额度”的现象,并非单纯的市场自发竞争,而是与国家提振消费等政策紧密相连。

  今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就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明确,金融机构要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额度方面,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授信。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

  在延长个人消费贷款期限方面,优化个人贷款期限政策。针对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彼时政策落地后,多家银行就进行了响应。有国有行将产品最高额度由20万提升至30万元,还有股份行在提升额度的同时将贷款期限增加了84个月的选项。

  此外,前不久最新出台《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更是从财政补贴层面为消费者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释放鼓励合理消费的政策导向。

  王蓬博认为,《实施方案》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促进经济内需增长。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提升国内消费市场活力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该政策的出台有助于减轻消费者负担,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进而间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带动就业,对整体经济向好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但面对大额消费贷产品在释放大众消费潜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风险。

  在消费贷用途方面,银行要求,贷款资金严禁涉足股市、债券、期货及理财市场。同时,严禁将此资金用于房地产投资或偿还非经营性贷款,一经发现将提前收回。今年以来,包括国有行、股份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发布公告,明确提示贷款资金不得流入股市等,违规将收回贷款并影响征信。

  王蓬博指出,银行要注意严控风险和全链条监控,长期看,提额可能面临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或者借款人遭遇不可预见的财务困境等问题,这类情况会给银行带来较高的违约风险。“其次,由于贴息政策可能会增加消费贷款需求,金融机构应尽快推出优化的贷款组合,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此外,金融机构还需要加强内部流程管理,确保能够高效处理贴息贷款的申请和审批工作。”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