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企争夺2000亿光瓶酒市场
大河财立方记者 夏晨翔
在白酒消费向性价比转型的大背景下,光瓶酒正成为酒企争相角逐的赛道。
日前,洋河股份(002304)、泸州老窖(000568)、珍酒等多家头部酒企密集推出高线光瓶酒产品,搅动50—100元这一白酒增量价格带市场。
这一现象背后,是白酒消费趋势从重品牌向性价比转型,光瓶酒通过“去包装化+酒质升级”策略,打破廉价的传统认知,满足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同时,推动渠道加速下沉,但这也挤压了以低端市场为主的中小酒企生存空间。
酒企争相布局,光瓶酒进入“高线时代”
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光瓶酒在酒企的战略定位正逐步提升。近期,头部酒企和区域龙头密集布局光瓶酒赛道,加速赛道扩容。
7月23日,伊力特(600197)举行“伊力粮仓酒全国上市发布会”,推出500毫升42度、500毫升50度两款产品,售价分别为28元和35元,正式切入光瓶酒赛道。
更早之前的6月22日,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战略发布会在内蒙古包头举行。发布会现场,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亮相,产品定价59元/瓶。
同时,洋河还宣布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推动新品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走向全国市场。数据显示,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48小时内线上预售破万瓶,登顶京东白酒热卖榜。
除此之外,古井贡酒(000596)推出80元/瓶的第八代古井贡酒和45元老瓷贡,在安徽市场实现渠道快速渗透;仰韶酒业推出68元仰韶酒,依托豫酒文化抢占河南餐饮终端销量份额。
在山东市场,景芝酒业推出65元的“景芝白干 老字号”,主打 “古法固态发酵”概念,通过绑定本地餐饮连锁实现终端快速渗透;在湖北,白云边推出58元的“光瓶边”,借助其在湖北县域市场的零售终端,迅速铺货;在四川,郎酒旗下“顺品郎”系列升级至60元价格带,通过“开盖扫码赢红包”的互动玩法,拉动终端动销迅速增长。
由此也可以看出,酒企新推出光瓶酒定价集中在50—100元区间,较过去主流的10—30元价格带实现质的飞跃,标志着光瓶酒正式进入“高线时代”。
中国酒业独立酒评人肖竹青认为,光瓶酒坚持“低价不降质”,虽然压缩了包装成本,但同时提高了酒体成本,这也是推动光瓶酒价格带上移的核心原因。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光瓶酒的市场规模自2013年的35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88亿元,复合增速高达13.8%。2024年光瓶酒行业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行业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其中50元至100元的“高线光瓶”增速超40%。
追求“质价比”,从口粮酒向品质酒转型
随着各大酒企争相涌入,品质升级成为光瓶酒竞争的重要抓手。通过品质升级和品牌赋能,光瓶酒正逐渐告别“低端廉价”标签,向品质消费转型,“质价比”成为新的行业关键词。
如洋河股份推出的高线光瓶酒,依托约70万吨基酒库存,以及超20万吨基酒年生产能力,该产品基酒100%选用三年陈酿。作为行业唯一做了真实年份认证的光瓶酒,洋河大曲光瓶酒的品质标准对多数同价格带产品形成降维打击,为高线光瓶酒的品质升级树立标杆。
不仅是低端市场,光瓶酒正在以“质价比”标签逐渐亮相高端市场。
2024年底,光良酒业推出“极光”系列产品,将三年基酒比例以及原粮比例在瓶身标注,瞄准百元以上价格带,更是打破了白酒行业“基酒年份模糊化”的现象。
今年6月,珍酒李渡正式发布大珍·珍酒,酒体酿造时间均早于或等于2020年,并以20年以上老酒调味。
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表示,大珍酒质对标飞天茅台,是一款极具“质价比”的产品。
酒业分析师蔡学飞表示,当前,白酒消费从品牌向性价比转型,光瓶酒“去包装、提酒质”,切中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重要力量。因此,不断有酒企涌入光瓶酒赛道。
“随着光瓶酒消费价格带上移,光瓶酒不再是低端酒的代名词,这也标志着光瓶酒从口粮酒向品质酒转型。”蔡学飞说。
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正在重塑光瓶酒的消费逻辑。第三方调研机构零点有数(301169)的数据显示,2024年有72%的光瓶酒消费者表示,“愿意为更好的酒质多付20—50元”,较2020年提升34个百分点。
在河南郑州的某餐饮终端,68元的光瓶酒点单率已超过108元的某盒装酒,消费者反馈,“去掉包装钱,这酒喝着比盒装的还顺”。
提高光瓶酒战略定位,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重塑
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产能过剩、中高端酒价格倒挂现象持续加剧,行业整体压力显著攀升。
在此环境下,光瓶酒精准契合消费者向性价比转型需求,成为行业中少数保持增长的细分赛道。
作为仍在增长的细分领域,酒企正持续提高光瓶酒的战略地位,将其视为突破行业调整期、渠道下沉、抢占增量市场的关键抓手。
洋河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推出光瓶酒并非简单的产品补充,而是旨在构建“超级百亿底盘”的核心动能。
吴向东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也明确提出,公司将现阶段主要任务放在新品“大珍”上,锚定“大珍”这个价位,也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事情。
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头部酒企加大光瓶酒布局力度,行业竞争格局也随之产生深刻变化。
此前,中小酒企因品牌力有限、产能规模较小,多以光瓶酒或中低端市场为生存阵地,依托低成本优势和地缘优势,深耕本土区域市场,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随着头部酒企在光瓶酒赛道持续加码,其在品牌、基酒产能、库存、渠道等方面形成降维打击,中小酒企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生存压力愈发险峻。
对此,肖竹青认为,现阶段,白酒行业告别高速增长的红利期,市场正加速推进优胜劣汰,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优势企业集中。随着头部酒企纷纷加速渠道下沉、价格带下沉,用品牌势能和资金优势抢占渠道和终端陈列资源,区域酒企本就有限的生存空间不断收窄。
“过去光瓶酒依靠盒盖奖、低价格、人海战、终端战、流通战等单点获得突破的模式已经无法打开现在的市场,营销迫切需要升级,必须导入系统创新的营销体系,建立一整套精细化、系统化的营销管理体系和可复制的市场运营模式,才是未来光瓶酒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肖竹青表示。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