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消费新变量:掌上蓝皮书即将揭晓 Z 世代的“购买逻辑”
中国高校消费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期。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年度消费规模约 8500 亿元,预计 2025 年整体市场容量将突破万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精准把握 Z 世代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和行为特征,成为品牌方面临的共同课题。
近日,长期深耕高校市场的掌上大学宣布,《2025 中国高校蓝皮书》将于 8 月正式推出。据悉,该报告基于其多年积累的校园消费数据和深度洞察,旨在为行业提供系统、前瞻的高校市场决策参考。尽管具体内容尚未全面公开,但从官方预告中,已可窥见几大值得关注的亮点。
多元消费行为背后,市场呼唤新洞察框架
根据预告信息,当前高校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和“价值观多元”特征。例如,京沪大学生关注潮流数码与设计师品牌,西南地区学生更看重性价比,华南高校美妆与数码消费突出,华北则偏重图书与文化消费。
与此同时,大学生消费观念充满“矛盾感”:他们既愿意为兴趣投入重金,也信奉极简生活;一边“朋克养生”,一边拥抱可持续消费。这种复杂性意味着传统营销模型正在失效,市场需要更精细的洞察工具辅助决策。
首推 AISPS 决策模型,重新理解 Z 世代消费链路
据悉,本次蓝皮书将提出全新的 AISPS 消费者决策模型(注意-兴趣-社交验证-小样试用-购买-分享),用以替代传统 AIPL 理论。该模型特别强调“社交验证”和“小样试用”在大学消费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预告中提到,72% 的大学生更容易信任同校同学的“晒单”,校园 KOC 的转化效率达到头部 KOL 的 2.6 倍。反映出 Z 世代对真实、可信内容的强烈偏好,以及对抗过度商业化传播的普遍心态。
为何持续推出蓝皮书?持续积累与行业赋能成为关键
掌上大学自 2017 年起便与温州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合作搭建“掌上易数”高校数据平台,该平台整合通过大学生校内员工、千品千校行路演现场及庞大注册用户等多元渠道所获取的海量数据(603138),持续积累消费行为数据、区域偏好、品类趋势等多维信息,形成了对高校市场用户偏好及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其连续多年发布蓝皮书,一方面源于对高校市场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希望为行业建立参考标准的长期意图。
有分析认为,高校市场具有封闭性、变化快、信任门槛高等特点,普通报告难以持续准确捕捉其脉络。第三方机构若能多年连续发布垂直领域蓝皮书,将有助于品牌跨越认知鸿沟,减少投放误判,最终提升整个生态的合作效率和商业价值。
期待 8 月全面发布,或成高校市场“风向标”
尽管蓝皮书完整内容尚未披露,但从现有预告可以看出,报告将从消费模型、影响因素、品类案例等多角度入手,为市场提供可操作的分析工具和策略建议。
《2025 掌上大学中国高校蓝皮书》预计 8 月在全平台发布。对其后续内容,行业正报以期待。尤其在高校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前夕,能否为品牌提供一张清晰的“航海地图”,将成为衡量其价值的关键。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