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虚拟电厂今夏最大响应规模首次突破百万千瓦级,快速响应助力“迎峰度夏”
本月,在连续高温的炙烤下,上海的电网负荷冲至4055万千瓦的历史峰值,虚拟电厂正成为守护城市用电的“隐形调节器”。8月22日,记者从第二届虚拟电厂(上海)高峰论坛上了解到,今年以来,上海虚拟电厂累计削峰能力突破200万千瓦。
就在8月14日,为应对持续高峰负荷,上海虚拟电厂最大响应规模达116万千瓦,相当于瞬间“唤醒”一座中型火电厂的供电能力,成为全国首个虚拟电厂实测调用能力达到百万千瓦级的城市,为迎峰度夏提供了关键支撑。
本次虚拟电厂(上海)高峰论坛由上海市电力行业协会和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政产学研用金”的各方行业人士共同探讨虚拟电厂的技术创新、市场机制与未来发展,同时为全国虚拟电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上海样板”。
“虚拟电厂”本身不发电,而是电力的“搬运工”。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可控负荷、充电桩等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资源就像是“沙”,通过虚拟电厂,可实现“聚沙成塔”, 提升电力保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今年以来,虚拟电厂迎来顶层设计,热度不减。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闸北发电厂副厂长黄志坚介绍,今年他们的虚拟电厂单日最大响应能力达到了近50万千瓦,占全市43%,成为上海最大的虚拟电厂聚合商。
“今年我们整个响应的速度更快、精准度更高。像我们空调可以达到90%的精准度。我们也明显感受到今年很多用户的参与积极性更高。我们工业负荷占到全市的90%左右,空调负荷占到45%左右,数据中心占到50%左右。”黄志坚说。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闸北发电厂副厂长黄志坚主持分论坛一“聚合——资源协同与市场机制创新”
过去一年,上海虚拟电厂建设跑出了“加速度”:8月11日,上海电网负荷创下历史新高,电力调节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8月14日,成功实施百万千瓦级虚拟电厂需求响应专项调用,在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8月,上海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接入49家虚拟电厂运营商,总申报可调能力达203.24万千瓦,较2024年底大幅提升81.17%。
除了规模总量的大幅增长,今年上海虚拟电厂还实现在多元场景中的突破性进展。上海今年首次开展了规模化车网双向互动实测应用,引导新能源汽车通过V2G充电桩向电网反向放电。此外,上海今年还首次实现了居民社区的虚拟电厂响应。
在本次论坛期间,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成立暨授牌仪式举行。在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委会主任委员、教授康重庆看来,要让虚拟电厂在全国进一步推广,还要推动标准先行。“真正让虚拟电厂要形成全国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效果,必须要有技术标准的支撑。我们希望将来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委会能够率先以团体标准为基础,推出一系列标准体系,形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推出国际标准。”
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教授康重庆做“虚拟电厂的国内外实践与发展方向”主题报告
据了解,本届论坛首次设立“闭门会议+主论坛+四大主题分论坛”架构。除了上海本地的产业链代表,还邀请了天津、杭州等五个大城市的电网公司代表参与分享,实现了从上海区域走向全国的巨大跨越。四大分论坛紧扣“聚合、智创、引领、融通”四大主题,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既对虚拟电厂战略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也对推动赋能产业升级提供破局之道。
“传统认为虚拟电厂就是供电公司和聚合商的事,但本次论坛从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应用标杆、金融支持四个维度设立会议主题。通过各个城市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经验,也能够共同推动形成虚拟电厂的生态协同。”上海市电力行业协会秘书长周雷勇说。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