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镓(GaN)的双向 7.2kW 车载充电器(OBC)

  《GaN-Based Bi-Directional 7.2kW OBC with 10kW/L Power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以下是根据论文整理的主要内容。

  一、前言

  本文以氮化镓为主要功率器件,PFC采用交错并联式拓扑,隔离DC/DC 采用双有源桥(DAB)拓扑。原型机可实现高达10kW/L 的功率密度和97.8% 的峰值效率。在宽功率范围内,功率因数超过 0.99,总谐波失真(THD)低于 4% 。

  车载充电机在电动汽车(EV)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性能将影响充电时间和电池寿命。车载充电机(OBC)需要在效率、可靠性、紧凑性和成本效益之间取得平衡。将氮化镓(GaN)技术集成到车载充电机设计中,将能实现更小的体积、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功率密度。基于氮化镓的车载充电器不仅性能优异,还更加优化双向拓扑结构,将其用途从单纯的电池充电扩展到包括电网支持和交流负载供电,也能提高其放电的效率。

  当前OBC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时刻,要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更小的体积等,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采用集成宽禁带(WBG)半导体、创新的电路拓扑结构以及先进的封装技术。车载充电器(OBC)设计中的五大主要挑战——功率等级、功率密度、效率、双向性以及电压等级(400V/800V)——正通过宽禁带器件的关键作用得到逐渐解决。

  二、OBC的架构与控制

  车载充电器(OBC)的结构及其交直流(AC/DC)和直流直流(DC/DC)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集成的图腾柱功率因数校正(PFC)级和隔离式直流-直流双有源桥(DAB)转换器。

  图1. 单相双向车载充电器(OBC)的结构与控制

  这是适用于400V电动汽车、采用氮化镓(GaN)器件的高功率密度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PFC)设计,该设计是两级双向车载充电器(OBC)的一部分。根据热测试,所提出的设计在逆变器模式和整流器模式下均可支持7.2kW功率,使功率因数校正(PFC)级实现了14kW/L的功率密度。该交错式PFC设计为工作在120kHz的连续导通模式(CCM),总纹波电流最大为20%,输出电压为385V,输入交流电压有效值范围为85V至265V。

  车载充电器(OBC)的第二级集成了适用于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采用顶部冷却氮化镓(GaN)技术的高功率密度隔离式直流-直流转换器。所集成的双有源桥(DAB)设计具有极高的性能,功率密度达37kW/L,峰值效率高达98.8%。其主要特点包括宽范围输出能力、变频控制和高频变压器设计。该双有源桥(DAB)级的原边电压范围为350V至440V,副边电压范围为250V至450V。

  图1展示了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器(PFC)以及隔离式双有源桥(DAB)转换器的传感与控制电路。各相电流和变压器电流通过带宽为1MHz的快速霍尔电流传感器进行测量。输入交流电压和输出直流电压也会被测量,用于控制和保护。

  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器MCU对测量到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将控制信号发送至驱动芯片。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器得益于浪涌电流电路,可在启动时为输出电容提供平稳且安全的预充电。交流侧设置了电磁干扰(EMI)滤波器,以确保符合电磁干扰/电磁兼容(EMI/EMC)标准。

  三、PFC设计

  对于两相交错式PFC,A相的开关与B相的开关相差180度。这种移相开关方式会显著降低纹波电流,从而大幅降低电磁干扰(EMI)滤波器的需求,并减小电感器的尺寸。

  设计升压式PFC的电感器时,第一步是限制最大电流纹波。纹波电流越小,从电网注入的电流谐波就越少。但是,纹波电流、电感值和开关频率之间需要进行平衡。

  对于两相交错式PFC,其电感值基于最大电感纹波电流推导得出,如下所示:

  (1)

  基于交错式和非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器(PFC)的计算电感值,下面进行数学分析和基础分析,以估算电感的尺寸和体积。

  (2)

  (3)

  式中,L为电感值,N为匝数,μ为磁芯磁导率,( )为磁芯截面积,( )为磁芯平均磁路长度,( )为峰值电流,( )为饱和磁通密度。

  对于任意选定的磁芯材料,我们都有一个固定值,如下所示:

  (4)

  因此,( ) 可评估为一个固定的 ( ) 值,如下所示:

  考虑到绕组面积,有如下关系: (6)

  式中,( )为所选导线的截面积,( )为绕组系数,因此:

  (7)

  (8)

  根据上述方程,我们可以得出,对于两相交错式电感器和非交错式电感器,有:

  因此,从理论上讲,两个交错式电感器的总尺寸是非交错电感器总尺寸的一半。交错式解决方案的另一优势在于,市场上有更多小尺寸磁芯可供选择,这为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图2展示了一些基于市场上可获得的环形磁芯的实际设计,包括适用于67kHz和120kHz开关频率的非交错式电感器设计,以及适用于120kHz开关频率的交错式电感器设计

  图2. 不同技术的功率因数校正(PFC)电感器尺寸对比

  3.1 、功率因数校正(PFC)电感损耗分析

  假设使用相同的磁芯材料( ))和相同的匝数(( ) 对于交错式和非交错式电感器,我们有:

  (10)

  (11)

  因此,

  (12)

  (13)

  额定功率相同的情况下,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PFC)电感的传导损耗为非交错式的一半。此外,交错式电感的总体积为非交错式的一半,这使得在相同频率下其磁芯损耗也为非交错式的一半。然而,我们需要考虑交错式电感中更高的峰峰值磁通密度,这几乎会导致两者的总磁芯损耗相同。

  我们将提出的交错式电感的详细信息如表1和图3所示。为改善热性能并降低铜损耗,采用了EELP(锰锌)铁氧体磁芯和利兹线。

  表1. 功率因数校正(PFC)电感设计详细数据

  图3. 交错式电感设计

  基于开关节点电压和电感电流波形,设计了具有相应共模和差模阻抗的EMI滤波器(如图4所示),以满足EMI/EMC合规性要求。

  图4、EMI滤波

  四、DAB设计

  设计双有源桥(DAB)变换器时,最具挑战性且关键的起点是设计高频变压器。磁化电感( )和峰值磁通密度( )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13)

  (14)

  式中,(N)为变压器原边匝数,( )为磁芯磁导率,( )为磁芯截面积,( )为磁芯长度,( )为峰值磁化电流,其计算公式为:

  (15)

  ( )为直流输入电压,( )为开关周期,( )为开关频率。 为避免磁芯饱和及高损耗,峰值磁通密度 Bp被限制在 200mT。最小开关频率满足所需的计算如下:

  ( ) (16)

  更大的变压器尺寸,可实现更低的最小开关频率 。

  选择 EELP(锰锌) 磁芯是因其具备更高的功率密度能力和有效的散热性能。采用三个 EELP 38/8/25 磁芯并联,以增大磁芯面积。在匝数比为 1:1 的情况下,平面变压器的匝数设定为 8:8。最小开关频率计算如下

  (17)

  针对绕组面积和 0.6 的绕组系数,选用美国线规(AWG)15 号利兹线,其直流电阻为 25 毫欧。

  计算漏感以满足满载条件下的功率传输要求。在选定满载开关频率为 150kHz 、最恶劣工况电池电压为 440V 的情况下,确定漏感为 5 微亨。

  五、OBC控制设计

  5.1、PFC控制设计

  闭环数字控制设计基于 120kHz 的电流环(快环)采样频率和 12 kHz 的电压环(慢环)采样频率。电流环控制器设计用于实现 8kHz 的快环带宽(每个电流反馈环具有50度的相位裕度)。电压环控制器利用过零电压控制(ZCVC)方法,为慢环(电压反馈环)实现超高动态响应和近零电压漂移,且具备60度的相位裕度。ZCVC 在每次过零检测(ZVCD)时仅有效作用于电压补偿器环路,以便在每个半电网周期内为电流控制器环路提供纯正弦参考电流。

  5.2、 DAB控制

  双有源桥(DAB)控制算法可在可变开关频率、可变输入电压以及移相控制的情况下,支持恒流(CC)、恒功率(CP)和恒压(CV)运行模式 。

  双有源桥(DAB)变换器包含三个环路:一个用于调节输出功率的超快速环路、一个通过调整开关频率来补偿不可避免的原边电压振荡的快速环路,以及一个为实现高效运行而调整功率因数校正(PFC)输出参考电压的慢速环路。

  OBC中,电流控制器和电压控制器均采用一阶数字补偿器的通用形式:

  六、OBC的保护与安全

  OBC包含多项安全功能,以确保其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可靠运行。这些功能分为基于硬件的保护和MCU监控的安全防护两类。

  6.1、硬件保护

  A、自动输出电容放电:

  断电时会自动对输出电容进行放电,在 90 秒内将母线电压降至50V以下。

  B、温度监控:

  持续监测PCB板和变压器的温度,若温度超过 110° 则自动关机。

  C、快熟模拟保护:

  采用高速比较器检测故障,并将OBC锁定在安全状态。

  D、电压和电流保护:

  监测电感和变压器中的峰值电流以及直流母线电压,若超过限值则触发关机。

  E、输出电流保护:

  若输出电流超过额定值的 120% 且持续时间超过 1 毫秒,则会关机。

  6.2、MCU保护

  A、输入电压监测:

  若输入电压超出 85V-265V RMS ,OBC将关机。

  B、电感电流监测:

  若电流不平衡度超过 10%,或电流超过额定值的 1.2 倍,则关机

  C、输出电压与电流监控:

  若输出电压超过额定值的 110%,或输出电流超过额定值的 120%,则关机。

  七、OBC原理样机

  车载充电器(OBC)硬件如图5所示,其包含交错式PFC、水冷冷板以及隔离式 DC-DC 变换器。电感和双有源桥(DAB)变压器基于 EELP 铁氧体磁芯设计,并采用利兹线,以满足高功率密度要求。采用英飞凌GaN器件GS-065-060-5-B-A 和IPT60R028G7 MOSFET 分别用于两个交错式高频桥臂(S1-S4)和工频桥臂(S5、S6)。此外,为提高轻载效率,还考虑了相 Shedding 技术。DAB 级采用顶部散热的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器件(S7-S14),以高效实现所需的高开关频率,并具备良好的热性能。

  图5、7.2kW 双向车载充电器(OBC)硬件

  八、OBC热模型

  图6中所提出的车载充电器(OBC)的热电路模型说明了功率因数校正(PFC)级和双有源桥(DAB)级的热动力学。该模型考虑了各种功率损耗,包括来自DAB开关、DAB变压器、PFC高频开关、PFC低频开关和PFC电感的损耗。此外,它还纳入了诸如开关的结 - 壳热阻以及热界面材料(TIMs)的热阻等热阻。该模型也考虑了这些组件的热电容,这会影响瞬态热行为。此外,它还纳入了散热器的热阻和热电容,散热器在散热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该模型设计为与液体冷却系统配合运行,其中冷水温度是影响车载充电器整体热性能的关键参数。通过整合这些元素,热模型详细呈现了热量在充电器内的产生、传递和管理方式,有助于优化其热管理系统。

  图 6. 7.2kW车载充电器的热电路模型

  九、试验结果

  7.2kW 车载充电机(OBC)样机已在充电和放电两种模式下进行了测试验证。图 7 和图 8 分别展示了在额定输入和输出电压条件下,半载充电模式和满载放电模式下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PFC)的测试波形。

  功率因数校正(PFC)波形包括交错电感电流、交流电网电流、交流电压以及输出 / 开关电压 。

  图7. 整流/充电模式下的半功率(3.6kW)功率因数校正(PFC)测试结果

  图8. 逆变器/放电模式下的额定功率(7.2kW)功率因数校正(PFC)测试结果

  图 1 中所提出的车载充电机(OBC)控制方案可在恒流(CC)、恒功率(CP)和恒压(CV)模式下运行。引入突发模式(Burst mode)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双有源桥(DAB)的全零电压开关(ZVS)范围,即便在极轻载条件下也能实现。

  图 9 和图 10 分别展示了采用所提出的车载充电机(OBC)控制方案时,轻载放电模式和满载充电模式下直流 - 直流(双有源桥,DAB)级的测试波形。图 11 则展示了在极轻载条件下突发模式的激活状态,以此维持全零电压开关(ZVS)和高效率。

  图 9. 车载充电机(OBC)控制器(350kHz)时,放电模式下 2.2kW 功率的双有源桥(DAB)测试结果

  图 10. 车载充电机(OBC)方案在充电模式下的额定功率(7kW)双有源桥(DAB)测试结果

  图 11. 车载充电机(OBC)0.8kW 突发充电模式下的双有源桥(DAB)测试结果

  图 12给出了样机在充电模式下的整体效率结果。紫色曲线代表 400V电动汽车充电机的典型充电曲线。

  图 12. OBC充电模式下7.2 千瓦车载充电器效率测试结果

  十、结论

  这一款7.2千瓦双向车载充电器(OBC),其功率密度高达10千瓦/升,峰值效率为97.8%。通过采用氮化镓(GaN)技术,与最先进的解决方案相比,该设计在尺寸和损耗方面有明显优势。

  交错式PFC以120千赫兹的频率运行,确保了高功率因数和低总谐波失真(THD);而双有源桥(DAB)则实现了37千瓦/升的超高功率密度,峰值效率达98.8%。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车载充电器(OBC)在充电和放电模式下的性能,体现出其可靠性和多功能性。此设计为车载充电器树立了新的标杆,通过提供更高的效率、更紧凑的结构和双向功能,为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来源:《GaN-Based Bi-Directional 7.2kW OBC with 10kW/L Power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