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间经济中 挖掘更多元可能
在调研采访过程中,我们用5天的时间走访了江苏南京、扬州两地颇具特色的夜间经济场景,从秦淮河畔的画舫码头,到街巷深处的古籍文创书店,这些文字图片不仅记录了当地夜间经济的繁荣图景,更是我们在一线真切感受夜间经济温度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这些场景里,游客们对情绪、文化及归属感、新鲜感的追求,构成了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根基。在与街道工作人员、文创小店店主、商圈负责人、银行信贷人员的交流中,一个感受愈发清晰:夜间经济并不是简单地将白天的活动挪到晚上来做,而是城市功能的延伸、服务范围的拓展,是对大众新消费需求的全方位响应。
夜间经济的“亮”,不只依赖霓虹灯的“光”,而是靠科学规划的“序”和对特色资源的“挖”。比如,在扬州古运河畔,夜游项目将漕运历史、民俗文化与现代光影结合,让白天沉寂的河道成为夜晚流动的博物馆;南京老门东的金陵剪纸摊位,剪纸艺人将传统技艺与夜晚游览场景巧妙融合,灯光下的剪刀与红纸,吸引了众多游客。这些案例证明,立足本地文化特色的消费供给,才能真正激活夜间经济的独特生命力,催生新消费业态,让消费更具温度与深度。
结束此次采访时,恰逢深夜的城市即将苏醒。24小时营业的早餐店灯光与尚未熄灭的商圈霓虹灯彼此照映,久久温暖着每一个游客的梦。相信随着各地对夜间经济场景的不断挖掘与科学规划,这片由灯火与烟火交织而成的新消费市场,会持续生长出更多元的可能。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