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开板两周年,AI等前沿领域企业占比近九成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2023年8月24日开板的北京“专精特新”专板,至今已运行两年。
2025年8月25日,记者从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建设运营主体——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即北股交)获悉,截至8月20日,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企业数量达到809家,在板企业累计融资超22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AI)、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专板企业占比近九成。
在北京“专精特新”专板809家企业中,创新型中小企业160家,占比19.78%;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1家,占比58.22%;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家,占比15.95%。
从财务表现上看,2024年,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中营业收入规模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79家,占比22.13%;近半数企业营收超3000万元。
从创新性上看,研发投入超2000万元的企业有195家,占比24.10%;研发投入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351家,占比43.39%。
“专板企业总体呈现出‘高研发’特点,近七成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行业平均水平,符合专精特新企业‘特’与‘新’的特质。”北股交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行业分布方面,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企业行业分布遍布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类型,其中信息产业占比42.03%,共340家企业;医药健康业占比位列其次,为16.44%,共133家企业;位列第三的是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占比10.26%,共83家企业;位列第四、五位的行业为人工智能、新材料,分别有82家、44家。
对此,北股交该位负责人表示,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企业高度契合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的独特属性,行业的分布充分体现了“专精特新”企业特色。
为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赋能提升作用,加快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于2022年11月印发。北京市经信局会同市委金融办、北京证监局等单位,结合北京市企业特点,制定了《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于2023年6月30日经证监会备案,设立全国首家“专精特新”专板,由北股交负责建设运营。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