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部首个异构机器人训练场:国资布局+数据训练,机器人也能“举一反三”
编者按:
工业是立国之本,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离不开适配新型工业化推进的金融体制。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为各类金融机构划定服务方向、明确适配要求。
面对这一时代命题,各类金融机构如何“各显神通”?即日起,大河财立方推出“助力新工业 金融功夫秀”策划报道,通过实地走访、案例拆解,全景展现金融助企的“十八般武艺”。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你看,机器人手腕转动的角度数据正实时传到机器人的主控系统里。”在中原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内,95台人形机器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正在进行动作训练。每台机器人都有对应的训练师做动作训练,每一组动作的数据都将实时上传到电脑。
在采摘场景区,机器人正对着悬挂的仿真葡萄反复练习。其中一位训练师告诉记者,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对于机器人来说却需要极高的精确度和灵活性。之所以反复训练实验,是因为每次动作会有区别,所产生的数据自然也有偏差。每一次细微调整,都会被主控系统记录下来,这样的重复训练所形成的数据库就像人类的肌肉记忆一样,为机器人日后的行动能力提供依据。
训练场技术负责人如此评价传统和异构机器人:传统工业机器人是听话的工具,没有自主性和泛化性;异构人形机器人就像小孩儿,通过在真实的训练场景手把手教它的方式,让它不断地摸索并记录数据,在有足够的数据基础和算力能力后会形成最优解区间,机器人就能“举一反三”在指定场景拥有自主作业能力。
“比如我现在戴上VR设备就能与一台7轴机械臂形成‘神经连接’,当我伸手去够模拟货架上的瓶子时,机械臂末端的摄像头同步捕捉图像,关节电机根据我的动作角度自动计算轨迹,这叫运动学逆解。就像你告诉机器人‘手要到这里’,它得自己算每个关节该转多少度。”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机器人训练主要聚焦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现代农业、家政服务等领域。训练出一个成熟的异构人形机器人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从整体流程来看,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作为中部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不论是机器人部署数量还是训练场景的真实性,在国内都算是优等生。这座智能训练场,是河南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具身智能公司)穿透整个河南具身智能产业生态的关键一环。
河南具身智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瞄准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痛点,从训练场切入,通过实物与仿真融合训练、算力与数据协同开发、产教与孵化双向联动,系统性打通“研发-训练-生产-应用”全链条。在金融支持方面,河南具身智能公司的母公司河南创新投资集团,通过直投和子基金投资在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深度布局。截至今年5月,已投资众擎、智元、逐际动力、自变量、卓益得、云迹、新石器慧通等机器人制造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企业近20家,累计直投项目金额近5亿元,涵盖人形机器人、酒店机器人、灵巧手、具身智能大模型、仿真平台、机器人算法、机器人控制等多个具身智能细分赛道。
“下一步,中原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将扩增高精度大负载机器人、数据手套、机械臂、灵巧手等模块。依托这些数采平台,训练场将开展通用抓取训练、综合运动训练、特定场景作业等多种技能训练,为机器人未来真正融入千行百业奠定坚实基础。”上述负责人表示。
0人